基层呼吁: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应尽早建立
    2007-12-04    本报记者:陈圣莉 杨玉华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近日在安徽沿淮灾区采访时,不少农民和基层干部建议国家应尽早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化解灾害损失,提高农民恢复生产的能力,稳定粮食产量。

  陕西洛川县槐柏镇度谷村果农清点领到的保险赔款。新华社记者 张军 摄
农业保险:化解农民灾害损失

  寿县地处安徽淮河中游南岸,在今夏淮河发生的50年一遇特大洪水中,该县内、外河相继超过警戒水位,洪涝灾害十分严重。门嘴村是当时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全村几乎全部泡在汪洋中,进出都得乘木筏。
  时值秋种,庄稼地里不少村民正忙着翻耕土地播种小麦。正在犁地的村民刑文忠告诉记者,门嘴村共3000来亩耕地,有70%都遭了灾。“从这一片一直到那边的岗地几乎都绝收!玉米都长得有我高了,一场水也全毁了!”刑文忠边说边比划着。他家种了18亩地,有15亩地因水灾绝收,仅有3亩水稻免遭水淹,打了2000来斤粮食。面对惨重的损失,刑文忠心痛不已:“这15亩地如果没被淹,我种玉米、水稻至少能赚近万元,可现在我不仅颗粒无收,而且连前期一亩地几百块的化肥农药投入也搭进去了!”由于秋粮歉收,刑文忠现在秋种所需的农资只能暂时靠赊购,等在外打工的儿子赚了钱偿还。
  当记者问刑文忠知不知道农业保险时,他看了一眼记者说:“咋不知道呢,可现在没地方办啊。如果有保险,俺们受灾至少不会赔本。”
  地处淮河流域的宿州今年也遭受了严重的涝灾和风灾,全市70多万亩地绝收,损失近50亿元。在该市埇桥区北杨寨乡,种粮大户李剑锋地里的约六百亩玉米、黄豆因涝灾大幅减产,损失十多万元。他告诉记者,像他这样的种植大户最盼望的就是农业保险,“我上城里问过几次,就是没有农业保险。这一带像我这样搞大规模种植和养殖的农户最盼的就是能上保险,有了保险就好比有了定心丸,我们不用整天提心吊胆的,受了灾也不至于伤了元气!”
  采访中村民们告诉记者,现在沿淮只有行蓄洪区能够获得国家的补偿,而其他地区虽然灾害频繁,但却没有任何灾害补偿机制。如果能搞起农业保险,农民平时交一点,遭灾时获得基本的生产投入补偿,就不会出现因灾返贫致贫的现象。不过,他们也表示,保费不能过高,粮食作物一亩顶多一二十元,一头猪或一亩水面最多也就在三五十元,否则保费过高将难以承受。

农业保险:国家支持必不可少

  农业是高风险的产业,自然灾害往往给农业、农村、农民造成巨大损失。而利用保险手段降低农业风险是有效途径之一。但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农业保险风险大、赔付率高,如果纯商业化运营绝对是一项只赔不赚的买卖。
  中国人保财险宿州市分公司三里服务部经理苏颍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专门负责农业保险,当时该地区推行的保险种类有两种,一是农房保险,农户每人每年交3元,最高赔付1000元,麦场保险一亩地3角钱,每亩地赔付200元。几年的业务经营下来,农业保险赔付率最高时竟然达到800%,远远高于市场上65%至70%的赔付率平衡点。“后来随着保险公司的改制,这种亏损严重的险种慢慢都不做了。”
  人保财险寿县支公司经理张贤祥也向记者坦言:“农业保险负担过重,如果没有国家政策支持,完全商业化运作,收的不够赔的。”
  专家指出,农业保险的风险较大无法在空间上有效分散,这使得商业保险经营的大数法则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另外道德风险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再加上监督成本太高、承保理赔的成本过高等原因,使得商业保险公司在离开政府的支持下独立运行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其实,国家比农民更需要农业保险,必须尽快建立统筹的农业保险制度。”首都经济贸易大家金融学院教授庹国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这涉及到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如果不搞政策性农业保险,将来可能中西部比较贫穷且自然灾害频繁的地方,农民没钱参加保险,靠天吃饭,种地越来越穷;同时,富裕地区的人们也不愿意种地,因为打工、搞副业的收入是种地的好几倍,他们更乐意去买粮食而不是自己种粮食。长此以往,会危及将来中国的粮食安全。另一方面,农业保险的缺失又影响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对于农民而言,目前除了土地没有其他基本保障。如果遇到天灾,连土地收益这一保障都没有了,就会威胁到农民的基本生活,进而可能影响到社会稳定。

农业保险:统筹模式亟需建立

  今年,中央财政决定拿出10亿元对吉林、内蒙古、新疆、江苏、四川、湖南六个省区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加上之前试点的浙江、上海、北京、黑龙江以及其他自行进行试点的省市,目前各地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呈现出喜人局面。
  一时间,农业保险模式繁多,有对某些品种实行普惠制的上海模式(即政府对所有符合条件的农户都实行普遍补贴),有省内所有保险公司都参与共保的浙江模式,有设立互利互济式农业相互保险公司的黑龙江模式,有政府自己办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苏州模式,还有以政策引导、市场运作为特征的北京模式等等。
  对此,一些专家指出,当前农业保险的试点不能过于随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庹国柱对记者说,国家放开让各地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实际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保险,这对于调动各地的积极性很有好处;再加上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业风险地区差异性较大,采取“一刀切”的做法确实不合时宜。但如果模式过多也会使得将来的制度整合、协调成本太高,且管理难度很大。所以,对于政策性农业保险,国家应该给出一个大的框架,包括组织制度、操作方式,在这个框架内,由各省市县自由发挥,走经营主体组织形式多元化的道路,这样可以确保未来农业保险在全国全面推广的成效。

    农村保险市场悄然升温 农民保险意识持续增强

    李剑锋是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北杨寨乡大陈村的一个普通农民,这两年他陆陆续续为自己和家人购买了好几份商业保险,“我们老两口买了健康险,还给女儿买了份子女教育险,几份保险的年保费支出有6000多元钱。”李剑锋对记者说,这几年像他这样买商业保险的村民是越来越多了。[详情]

    农业保险需克服三大难题

    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我国尚属试点阶段,据相关人士介绍,今年安徽省将在全省选择三个地区,分别进行水稻、小麦和奶牛等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根据初步拟定的试点实施办法,上述保险均按保成本的方式开展,保费由省市两级财政和农民按四、四、二的比例分别筹集。根据测算,农户每亩承担的水稻、小麦保费分别为4.27元和3.37元,每头奶牛承担的保费为96元。
  记者日前在沿淮灾区采访时了解到,虽然人们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呼声较高,但目前在推行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详情]

  相关稿件
· 风险大、成本高 农业保险艰难前行亟待扶持 2007-09-18
· 保监会:《政策性农业保险条例》草案形成 2007-05-29
· 湖南省财政补贴助农业保险“破题” 2007-05-21
· [专题报道]关注农业保险 2007-04-04
· 周延礼: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正加速推进 2007-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