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大、成本高 农业保险艰难前行亟待扶持
    2007-09-18    本报记者:李舒 张洪河 胡梅娟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我国新一轮农业保险试点从2004年起展开,虽然保费收入有所增加,然而记者近日在调研中发现,由于未建立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和缺少国家财政政策扶持等,农业保险风险大、经营成本高,发展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2006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仅为8.46亿元,按九亿农民计算人均不到一元。

农业大省折射保险之困

  今年3月初,渤海湾、莱州湾遭遇了近40年来最强的一次温带风暴潮袭击,造成山东省农作物受灾面积达3.57万公顷,海洋渔业、养殖业和基础设施遭受严重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19.65亿元。然而,大部分受灾农民都没有加入农业保险。多年致富,一灾致贫,苦心经营的家业毁于一旦,不少农民失声痛哭。
  2006年,人保财险山东分公司保费总收入40亿元,而农业保险的保费收入仅为388万元。在山东,农业保险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人保财险山东分公司财险部业务主管陈嘉一告诉记者:“农险走商业化模式经营不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赔付率高。1982年至2006年,山东农险平均赔付率在120%左右。2006年,养殖业保费赔付率竟然达到了232.2%。农民承受能力有限,农险的保费非常低,一亩小麦才五块钱,办理一项几十块元的业务要走乡串村,费油、耗时,又费力,成本很高。”
  据介绍,在山东仅有人保、中华联合财险、安华开展农险,其他公司农险业务几乎为零。而已经开展农险业务的公司,只设立了小麦、奶牛养殖、蔬菜大棚等几个有限险种,保险的对象、品种相对单一,农民选择余地很小,种养两业发展极不均衡,两者保费收入比例约为9:1。受风暴潮影响的烟台东方海洋渔业公司一位负责人感慨,就是想入保险,也没听说有哪家保险公司敢给海产品养殖投保啊!
  山东的情况只是全国农业保险的一个缩影。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统计表明,1994年起,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逐年下降,险种不断减少,规模逐渐萎缩。2004年保费收入仅3.77亿元,同比负增长18.86%,国内仅剩中国人保和中华联合两家产险公司维持农险业务。

农业保险发展困难重重

  中国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主任郭左践指出,随着农业保险试点的发展以及保障范围、覆盖面的进一步扩大,我国农业保险迫切需要建立统一的政策法规体系,一些深层次困难影响了农业保险又好又快的发展。
  郭左践说,农业保险缺乏国家财税政策支持,缺乏统一的政策扶持措施。
  目前,开展农业保险主要依靠保险公司和保险监管部门积极争取,缺乏长效保障机制,试点面不宽,受惠农民数量有限。试点省市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地方财政的保费补贴平均达40%。地方的支持力度和财政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险推广速度,相对比较随意。
  记者了解到,农业保险补贴属于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绿箱政策”,美国对农业保险的平均补贴达到保费的50%左右,日本对早稻、小麦等险种的补贴高达80%。而我国目前除免征种养两业险营业税之外,对农业保险没有其他的财政税收支持政策,没有直接的保费补贴。
  中国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袁力告诉记者,农业保险的一个软肋是保险法律法规的缺失,一旦发生农业保险的纠纷,将带来法律适用问题。

政府应补足农民利益激励保险需求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基于农业保险的特殊性,政府的扶持必不可少。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央财政应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补足农民利益,激励保险需求。
  袁力建议,中央和地方财政应共同对农户投保给予保费补贴。鉴于我国现阶段政策性农业保险以保障农户的再生产能力为主,宜选择“保成本”的方式对参保农户进行保障,这也是政府负担最小的保障方式。以保成本起步,逐步发展过渡到保产量和保收入的成熟阶段。
  同时,根据我国实际,政策性农业保险应以补偿农业生产面临的旱、涝、冰雹、病虫害等自然灾害损失为主。在补贴方式上,先确定一个重点补贴的目录,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一定比例分摊保费补贴,剩下的农户自己承担。有条件的地方,地方财政或龙头企业可适当提高补贴幅度,降低农户保费支付压力。

  相关稿件
· 两税合并有利规范保险市场 2007-09-17
· 购买保险产品误区大盘点 专家支招避风险 2007-09-17
· 保监会和农业部联手推进生猪保险 2007-09-17
· 保险资金被成功引入上海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2007-09-14
· 诚信难题困扰保险业 2007-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