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有300多年历史的同仁堂登陆证券市场,老字号企业上市热点主要集中在医药、酒类等企业。近期,百年老字号全聚德成功上市,又掀起了餐饮业老字号上市热潮。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老字号品牌上市融资为企业更快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其自身固有的体制和管理等问题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不容忽视。
|
北京大栅栏商业街上的同仁堂药店。新华社记者 刘欣
摄 | 前车之鉴:同仁堂遭市场冷遇
2006年第一季度,很多投资机构纷纷抛售同仁堂股票,同仁堂遭受了市场冷遇。2006年上半年,同仁堂在上市九年后首次发生收入和净利润同时下降,而三季度效益的持续滑坡,无疑又一次给同仁堂经营亮出了“橙色警报”。在最新一期季报中,同仁堂在2007年前三季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5亿元,同比增长9.1%;实现净利润2.1亿元(每股收益0.479元),同比增长5.0%。从单季度数据来看,公司第三季度的经营情况低于预期。 “同仁堂虽然品牌价值毋庸置疑,但经营业绩始终很难达到市场预期。”市场分析人士指出,老字号同仁堂有世界性的品牌和成为世界级企业的潜力,但如果不换一种思路,无疑仍将继续维持目前这种缓慢的增长势头,即使在国内市场恐怕也难有突破。这为老字号企业敲响了警钟。”中国连锁协会秘书长裴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现状堪忧:老字号企业固有问题不容忽视
据中国商业联合会统计,我国“老字号”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西安、南京、杭州等历史文化名城,跨越零售、餐饮、居民服务业、制药、酿酒等行业。而商务部去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1600多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多数经营出现危机,其中70%经营十分困难,20%勉强维持,只有10%蓬勃发展。 业内人士分析,“老字号”的发展面临四个困境。首先是体制上,“老字号”原来大多数是国有中小型企业,普遍背负计划经济体制留下来的包袱;其次,“老字号”主要靠作坊式生产,劳动密集度高,技术附加值低,除了有秘方的餐饮业和制药业,同业替代性较高;第三,产权问题不断,很多“老字号”甚至尚未注册商标,抢夺商标的案例也时有发生;第四,“老字号”规模小,融资难。
前路漫漫:上市能否带来新发展
“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腰缠四大恒”;“要吃丸散膏丹,请到同仁堂;要吃汤剂饮片,请到鹤年堂”……这些都是当年老北京响当当的口号。北京之外也有杭州的张小泉、天津的狗不理、漳州的片仔癀等耳熟能详的“老字号”品牌。当年,有口碑就有立身之本。 全聚德成功上市无疑为众多老字号企业打开了一扇发展的新窗。浙江省老字号企业协会秘书长丁惠敏告诉记者,“我们希望让杭州的老字号也去上市,因为改制上市、资本运作,方能让这些‘老字号’企业恢复青春活力。” 中国烹饪协会副秘书长边疆认为,全聚德整合了多家老字号,又汇集了多家老字号的优势,此次上市成功,对北京乃至全国老字号的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 “老字号品牌优势,就是得天独厚的竞争力,实际上,这些无形资产也是老字号能够吸引投资者和成功上市的重要筹码。”中国连锁协会秘书长裴亮这样告诉记者,他同时指出,老字号“要培养把企业做大做强的观念,不能偏安一隅;不要‘倚老卖老’,而要依靠品牌优势,与时俱进,做到“倚老卖新”。“只有这样,才真正达到上市的目的。”裴亮补充道。 “老字号企业上市融资,无疑为企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全聚德董事长姜俊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通过上市,除了在资金、资本市场的敏锐嗅觉方面大大提高外,公众的监督也可以促使企业在规模、体制、产权、营销模式等方面更好的进行改制,促进了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和谐,保护了老字号企业的发展。” “可以肯定的是,老字号企业上市,市场的检验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挑战。”姜俊贤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