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经济增长“稳中略快” 但不致全面通胀
    2007-10-24    记者:徐培英    来源:经济参考报
  本报讯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尽管我国实际经济增长率略快于潜在增长率,处于“稳中略快”的境地,但不太可能形成全面、持续、不可容忍的通货膨胀。
  这份报告名为“《中国宏观经济分析》2007秋季报告”,由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社科院外商投资研究中心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日前在上海共同发布。
  报告认为,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水平在9.5%至10.7%之间,对应的通货膨胀率在3%到5%之间。报告指出,根据世界银行预测,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11.3%。若果真如此,则2007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超过潜在增长率(10.64%)0.66个百分点。据此判断,中国的宏观经济自2003年以来便已处于“稳中略快”的境地。
  报告进一步指出,在强劲的总需求带动下,不仅实际经济增长率略快于潜在增长率,而且,物价水平也呈抬头趋势。不过,当前物价的快速增长几乎完全是粮食价格所致,不太可能形成全面、持续、不可容忍的通货膨胀。换言之,当前的物价上涨可能只是局部的短期冲击。
  报告还认为,长期持续上升的高储蓄率是中国经济增长不得不依靠投资和对外贸易的基础。而人口结构的变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是造成高储蓄的基本因素。近几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日趋不合理进一步压低了消费、抬高了储蓄。目前,主要是政府在储蓄,企业在储蓄,而居民的储蓄率是下降的。
  对于中国的“三高(高储蓄、高投资、高出口)”问题,报告认为,所有的问题,都在于中国的高储蓄率。高储蓄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人口结构的变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改革,是中国产生高储蓄以及抑制相伴的高投资率、高顺差的关键问题。报告认为,目前的投资依然旺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缓,但占比最高;消费增长加快,但相对地位却在下降。尤其是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占比很高,始终是投资的最主导性的因素。由于现在是城市化推进阶段,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是符合整体经济发展的趋势的。如果说我国处在工业化中期,那么工业化要完成还有十年到二十年时间,制造业投资也一定会高。在这样一个增长趋势、增长因素下,这种投资结构,应该是合理的。此外,我国贸易顺差及其增长,也是一个合理的现象。这个合理的现象,是基于全球化和全球化的基础上比较优势在各国之间发生的变化,因此造成了全球分工格局的变化。
  报告对储蓄结构分析认为,企业储蓄缓慢增长,说明企业改革是成功的;居民储蓄是下降的,而且下降得很厉害;政府储蓄,进入新世纪以后,有跳跃性的增长。企业的储蓄上升,考虑到企业利润不断增加的事实,可以确定企业储蓄率上升这个趋势在延续。考虑到这几年财政收入每年高于30%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10%左右的GDP增长,也可以确定政府的储蓄率上升也将仍然延续。
  相关稿件
· 社科院医卫绿皮书剖析医改方案 2007-08-03
· 社科院报告:劳动力短缺正由沿海向全国蔓延 2007-06-19
· 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新特区有望带给重庆六大利好 2007-06-11
· 中国社科院报告:社会对职业院校比较歧视 2007-05-31
· 中国社科院勾画公共财政建设“路线图” 2007-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