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7-09-17 本报记者:沈汝发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以其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成为优化外商投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重要方式。然而据商务部有关人士介绍,2006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达17606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三,而服务贸易仅为1917.5亿美元,依然相对滞后,仅占我国贸易总额的10.8%。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说,“承接服务外包成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选择之一,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仍有较大的空间。” 中国如何走出自己的服务外包之路?在日前于厦门举行的“国际投资论坛”上,世界上最大的管理和技术咨询公司之一的毕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全球首席执行官哈里·尤进行了分析。 在哈里·尤看来,美国、西欧和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三个市场,而中国服务外包产业正处于初级阶段。中国国内服务供应商所获取的大部分外包项目都是海外分包合同。他认为,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产业要素相对优势有:政治和经济稳定、内需巨大、运营成本、人力资源储备、日韩语言人才、基础设施健全等,相对劣势有:地区文化差异、拉定语系人才基础薄弱、高素质专业人才缺乏、培训体系不健全、法律环境有待完善、行业成熟度低外包经验不足等。 哈里·尤表示,中国发展服务外包产业意义重大。中国目前比较接近于二级外包承接地区,应从二级外包服务提升至一级外包服务,成为服务外包大国。 哈里·尤说,中国的服务外包产业与印度有比较大的差距,处于劣势,但是中国内需强劲,这意味着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无法完全复制其他国家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模式,必须走自己的道路。 哈里·尤认为,中国政府在外包行业的战略规划方面,一是要强调“一个中国”战略,各地域实行差别策略。中国已有11个经国家认定的外包基地城市,这些城市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但是,总的来说,发包人首先选择的是离岸发包国,然后才是城市与合作伙伴。因此,城市之间的竞争是没有必要的。在开拓海外市场方面,中国必须树立“一个中国”的形象。每一个城市必须根据其在发包国中的优势,采取差别策略。 二是推行阶段性产业发展战略,不能急功近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必须有不同的侧重。近期应以IT服务外包带动业务程序外包,扶植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实行规模效益,加快实现产业要素集聚,为产业升级做准备;中期应推动产业价值链升级,培育本土服务商一级承接高端服务外包的能力,吸引海外企业将较高端的服务外包到中国;远期应通过高端服务外包向中国转移,使中国逐渐超越印度,成为全球外包集散地。 三是政府支持对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中国政府在推动外包行业发展方面,必须扮演两类角色。在创建产业环境方面,应加强政策法规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和提供资金支持;在国家品牌营销方面,应拉动“内需”推动行业改革,引进“外需”进行全球品牌营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