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参与政府财政预算,居民对社区的庭院改造、道路修建等有了发言权,参与的热情都很高。在居民的监督下,不但工程质量过硬,还为政府节约了7万多元呢。”哈尔滨市阿城区清真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王树森高兴地告诉记者。 近年来,哈尔滨市政府拿出部分公共建设资金,由百姓决定投入到哪些建设项目上,并在工程规划、施工环节和事后的效果评估过程中提出意见,从而提高了资金使用效果。
|
哈尔滨阿城区清真社区居民王介山老人指着新修的路,高兴地说:“有了参与式预算,路修得好不说,我们还帮国家省了7万多元呢。”颜秉光
摄 | “参与式预算”落地哈尔滨
据了解,“参与式预算”作为一种全新的预算模式和政策制定方式,源自巴西,是政府将涉及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公共项目建设资金,通过公众参与决策的过程,交给公众讨论,并由公众决定,使预算编制更加公开、民主、透明。目前,在我国的无锡、哈尔滨进行试点,其中哈尔滨选取了阿城、道里两个区作为试点区。 试点社区主任郭静向记者介绍说,他们成立了由财政、建设、规划、街道办、社区等部门和单位人员参加的参与预算委员会,并在居民小组的基础上选出200多位居民代表,召开大会由他们投票,在4个备选建设项目中选出2个最急需上马的庭院改造项目。然后反复征求居民意见,这两个庭院建成什么样,楼体刷什么颜色、种树还是种草、建不建凉亭等,形成了一个规划效果图。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时,居民负责监督工程质量和进度,并负责工程验收和改造效果测评。通过全程参与,全社区居民对28万元的财政资金安排和改造后的环境都很满意。
百姓参与政府财政预算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从前的公共建设资金使用,都是政府依据年度计划进行安排,直到工程施工百姓才知道具体的资金安排,往往花钱不少,百姓还不满意。 阿城区清真社区居民、79岁的王介山说:“通过参与预算,我们就能帮着政府把钱花在刀刃上。该花的花,不该花的一分钱不动。”他告诉记者,在两个月的小区道路改造中,他和其他居民代表一直监督工程质量。从路基的厚度、混凝土的标号到各种建筑材料的配比都一一过问。 道里区安静街道办负责财政工作的副主任徐晓墨认为,有了“参与式预算”后,工程的总造价、建筑材料的单价和管理成本等都要公示,这就方便了百姓监督资金的流向和使用,对建筑工程等腐败易发领域起到了监督作用,使“阳光财政”成为可能。 哈尔滨市财政局局长席常青认为,“百姓参与式预算”作为预算体制改革的开端,已发挥出三个作用:一是减少了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将有限的财力投入到群众最需要的公共项目上,实现了公共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提升了民主理财的水平,提高了政府公共产品的质量,实现了公共服务项目效益最大化;三是唤醒了百姓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为民意的充分表达提供了平台。
完善“参与式预算”需强化项目筛选和制度设计
接受采访的基层干部、专家认为,从试点的情况看,“参与式预算”的适用范围有限,仅对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能力所及的中小项目适用,对高速公路、地铁、桥梁等大型专业化项目不适用。 政府财政预算作为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很难把资金完全拿出来让百姓参与,因此必须要界定好其适用范围,让百姓参与到他们能力所及的项目中去。以庭院改造来说,不但跟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以他们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完全能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一些专家指出,为了推动“参与式预算”,还需要完善现行的制度和法律设计。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梁雪峰则认为,要想让“参与式预算”发挥更大作用,需要建立更加公开透明的财政预算信息披露制度。因为百姓对财政预算毕竟很陌生,只有财政部门提供完整的预算信息,披露资金的总体安排,才能让百姓了解政府的钱究竟要花在哪里,怎么花才更合理,从而提出自己的参与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