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需求来自企业,科技攻关求解“智库”,项目是资本与科技“不断磨合”的产物。更多地依靠“智力”生成项目,最大限度地克服了单纯变卖资源、不计污染后果的落后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在“引智促引资”的招商新局面中悄然转变。
|
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
|
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
|
黄臻
摄 | 负责三明市项目招商工作的发改委副主任蒋先东特地提前两天来到福州,准备参加第五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一到福州,他就与一些来参会的高校、科研院所的教授专家“泡”在了一起。 在福建,现在像蒋先东这样的“招商官员”,一年中相当多的时间要与教授专家打交道,引智在招商工作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一切的变化始于2003年开始的“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这个旨在为企业技术需求与科研成果转化搭建对接平台的交易会,“三天办会、全年对接”,给传统的招商模式带来了深刻变化。 技术需求来自企业,科技攻关求解“智库”,项目是资本与科技“不断磨合”的产物。更多地依靠“智力”生成项目,最大限度地克服了单纯变卖资源、不计污染后果的落后发展模式,经济增长方式在“引智促引资”的招商新局面中悄然转变。
越来越多的“引智”受益者
自2003年“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举办以来,来自福建省建宁县的莲子大王帅金高已经连续五届参加了这项交易会。 几年来,通过“福建项目交易会”这个产学研平台,帅金高从最初的莲子贸易走上了莲产业开发的道路,对莲子进行多层次的深度加工,“智力因素”让他在国内众多莲子生产企业中遥遥领先。在今年的会上,他分别与广东省农科院生物所和福州大学药物生物技术工程研究所的专家签署了技术对接协议。 在采访中,帅金高随手从包里掏出了一把名片,都是中国农业大学、广东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他说,在上届会上,他与中国农业大学的对接解决了他的一道难题。莲子糊是帅金高的文鑫莲业食品有限公司的主要产品之一,但开水一冲就发生结块现象,消费者对此反应强烈。这一技术难题交给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后,不久就得到了解决。帅金高十分感慨,“像我要找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没有这个平台就不知道要绕多少弯子,有时连门都找不到。” 习惯于依赖低人力成本获取利润的国内中小企业,如今普遍遇到“成长的烦恼”,研发力量薄弱、科技支撑乏力让多数中小企业只能徘徊在“量的扩张”上。 几年前,一些黑心饭馆使用“地沟油”的新闻时有报道,“地沟油”也成了治理餐桌污染的重要内容。成立时间不长的龙岩卓越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却把眼光瞄上了“地沟油”,在两年前的“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上,公司提出了利用“地沟油”生产生物柴油的技术需求并与一家科研机构对接成功。不久,年产两万吨生物柴油的生产线正式投产。记者从福建省发改委了解到,这种生物柴油主要销往省内的工厂和一些加油站,有时还供不应求。目前公司另一条年产五万吨的生产线也将投产,投产后总产量将达到七万吨。 福建省常务副省长张昌平介绍说,“三天盛会、全年对接”的“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举办五年以来,通过这一产学研对接平台,使科技力量比较薄弱、科技人才比较短缺的福建省,对接了10000多项技术含量高、实用性强的项目,使科技成果、人才、信息等要素往福建聚集。
履约率拷问招商实效
号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各式招商会,算得上是中国一大特色,地市一级政府每年都要办上一场招商会,就是县一级也有不少不甘寂寞。目的是希望借会展提高知名度、招来投资者、投下大项目,一个个的项目签约往往是招商会的“大戏”。一位相关人士曾告诉记者,招商会上签约项目很少能真正落实,有的单位为了完成任务甚至花钱买人“签约”。 在上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上,来自闽北山区的邵武市成了项目签约的大赢家,一共对接了51个合同项目。记者从邵武市发改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已开工的有49项,合同开工率96%;投产28项,投产率为37.8%;达产六项,达产率为20%。 如此高的项目履约率是如何实现的?邵武市发改局局长吴浩说,前些年的招商引资往往先由政府策划出项目,再四处寻找投资者,很多项目谈也谈了,但最后却不了了之,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而现在是先从企业中征集具有产业前景的技术需求,再通过“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这个平台,寻找技术解决方案;而科研机构也通过这一平台寻找需求方,一旦达成对接协议,履约率自然高。邵武市的51个项目中,技术项目提供方来自全国14个省市及香港、台湾地区的25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其中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各九个项目。 现在在福建,记者更多听到的是“项目生成”,即利用产学研对接机制产生项目,那种组织大批人马“四面出击”式的招商形式正在改变。按照福建省政府的要求,“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三天盛会,全年对接”,由省至县常年都有办事机构,实际上成了全省统一的技术资本对接、项目生成的平台。
引智促引资 冲击干部观念
一些干部认为招商引资就是“找老板、找资本”,一些地方政府也简单地以压任务、下指标来抓招商工作,全员招商一度盛行,不少与经济工作不相干的部门也被迫派干部四处“招商”,“虚假招商”层出不穷。 一位山区县市的领导曾向记者表示,山区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招商引资相对困难,为了完成招商任务,明知会留下后遗症,但还是要引进别的地方淘汰的污染企业、资源消耗企业,有时还要出台优惠政策吸引这类投资者。 今年以来,福建建阳市和泉州市泉港区等多个地方都发生了因企业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而这些采矿、皮革企业,无一例外是从经济发达地区转移过来的招商引资项目。一位干部感慨:“这样的项目,实际是招来了一个定时炸弹。” 自2003年首届“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举办以来,以引智促引资的观念逐步为大家所接受,即使在山区县市,干部们也开始重新审视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引资重点。邵武市常务副市长熊贻荣说,过去大家普遍认为山区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其实山区最大的问题是科研力量薄弱,信息闭塞。发展经济在量的扩张上靠引进资本,但在质的提升上就要靠科技进步。 现在,福建的很多基层干部频繁出入高校和科研院所,过去只想着如何与老板攀交情,现在他们更乐于和教授专家打交道。在福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闽东宁德市,今年3月份,市政府就组织各县市干部到上海、无锡等地走访高校,与上海水产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洽谈,中科院上海分院的李援朝研究员还被请到了柘荣县考察。
产学研结合带来三赢局面
不仅中小企业受益于这样一个产学研平台,科研院所、高校的科研成果也因这个平台缩短了转化的时间。中国农业大学在第五届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中一共签下了30多个合作项目。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说,他非常乐意看到自己学校的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转化为生产力。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为产学研三方的交流和互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经过几年的经营,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品牌效应。企业家、科学家一起唱戏,有助于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企业的创新能力。 福建省发改委副主任余军说,“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作为政府抓项目工作的一个抓手,除了三天的集中展示对接外,实际上全年都在做前期推介、洽谈和后期的落地跟踪。作为这项工作的主抓部门,发改委每年都要拿出一个亿左右的资金支持优秀对接项目的落地,几年来已支持了1000个左右项目。 记者注意到,在本届福建省项目成果交易会上,有作为国务院主管科学技术部门的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以及作为我国科学技术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和发展中心的中国科学院等参与主办,主管全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的国家外国专家局还出台了扶持福建引智的七个项目政策,与多数地区偏重引资的招商会相比,引智成为“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的重要特色。 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开明说:“中小企业不像大企业,她们有科技服务的需求但却力量薄弱,必须依靠与科研院所的对接借助‘外脑’。政府能提供一个公共服务平台,让众多的中小企业都能通过这一平台,用市场化手段来解决技术研发的不足,就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更多的企业走上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获得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