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力日益强盛,越来越多海外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创业。对于准备回国或刚刚回国的海外留学人员,无论是怀揣高新技术找“婆家”,还是准备“入主”创业园区建厂立业,都想在成功海归身上找到“不败宝典”。怎样才能从“实验室巨人”变身“产业化赢家”,顺利迈出创业第一步?许多成功海归的创业经历告诉后来者,他们的“不败宝典”是:踏踏实实做市场。
技术新锐 管理短板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外留学人员学成回国创业成为潮流。 来自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高素质留学人员回国就业和创业的人数在逐年增多,特别是近10年来,中国留学回国人员大幅度递增。 目前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在加快我国支柱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功海归的经验告诉我们,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发展,不能只靠激情,惟有准备充足的人才能在新的市场上干出一番事业。(经济参考报资料照片) | 近些年,为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我国政府在经费投入、报酬支付、知识产权保护、出入境管理等方面,都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政策;同时,在国内建立了20多个为留学人员服务的工作站和近60个留学人员创业园区。 尽管如此,记者在采访时还是听到不少留学回国人员的困惑。吴爱英在葡萄牙阿威罗大学留学10年,从事陶瓷与复合材料研究,去年,她萌发了回国创业的念头,然而,回国发展的第一步“卡”在了钱上。吴爱英说,最难就是资金。在与苏州创业园区接洽中,她了解到,要获得企业投资支持,前提是要自己具有法人身份,也就是说,首先要注册成为一个公司实体。苏州创业园区的注册资金是30万元人民币,对她来讲,并不是一笔小数目。况且,她的项目需要较大的前期投入,很多企业觉得风险太大。 不少跟吴爱英一样为钱烦恼的海归把希望寄托在风险投资上。但是,在了解过中国的风险投资环境后,他们很失望。目前,中国的风险投资企业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风险投资,他们只愿在企业的成熟期投入资金,以确保分得红利,对于初创时期的留学生企业,风险投资很少介入。即使少数风险投资愿意向投产初期企业投钱,也提出三到五年必须上市的苛刻要求,否则马上撤资。因此,海归把中国的风险投资形容为“零风险”。 在德国读了五年博士的贾先生一脸困惑:“我们都有很好的创意,也有不错的团队,可现在的风险投资是‘不见兔子不撒鹰’,让我们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从美国硅谷归来的留学生毕万里抱怨,留学生回国创业最大的困难是“两缺”:除了缺钱,还“缺人”——缺乏配套的管理队伍。留学生一般拥有精良的科研或技术团队,但是要组建公司,一个既有现代管理意识又熟悉中国国情的管理团队更是必需的。他认为,政府如果在管理团队上给予支持,就弥补了留学回国人员创业的短板。
先做草根 调整心态
陈锻成是1998年首届“留交会”回国的老海归,他先后在英国、新加坡学了八年微生物工程。1999年,他开始在故乡广州创业,建立的主营酶制剂的广州裕立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如今已成为“回国创业”的成功案例。 陈锻成说,现在海归回国创业者有一个误区,认为在国外镀过金就有了“身份”,便凭着“海归”身份指望政府给钱、给政策、给优待,其实海归创业,关键还要靠自己。他的经验是:海归创业前思想一定要摆正。 说宝堂科技有限公司CEO潘鹏凯也是在海内外创业颇为成功的中国留学生,谈起成功经验,他强调:“留学生创业要先当‘孙子’,把自己变成草根。目前,国内的创业环境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对一个创业者来说,最大的困难不是别的,而是认识不到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广州留学人员创业园服务中心主任申平说,海归通常掌握了比较领先的高新技术,因此创业起点比普通民营企业家更高,并且国家还为他们搭建了创业平台,支持他们创业,但是,“师父领进门,修行看个人”,能否从“实验室巨人”成为“产业化赢家”,还要靠自己如何把握机会。
创业成功 难在市场
有过科技管理部门工作经历的陈锻成深刻认识到,一项科学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是需要验证阶段的,没有通过“中试验证”,很难说服政府或企业投入大笔财力或人力。 有志回国创业的海归,在海外求学期间就已经开始了资金积累,一般都已经有了一定的资本。“不管手头有多少钱,先踏踏实实做市场。”一些成功创业的“海归”都认为,掌握市场先机是创业成败的关键。陈锻成说,“与其等待风险投资企业的垂青或银行贷款的审批,倒不如先扎扎实实把市场做起来,有了市场,就意味着技术能够产业化,自然就会有投资、有人才找上门,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1994年回国的留美博士卢智俊也是一位成功创业者。卢智俊认为,做好市场比什么都重要,不要老想着在实验室里把产品做得如何完善,市场才是检验产品前景的最大标准,不妨先把市场做大,然后再在产品投放市场的过程中不断对产品进行修正和升级换代。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留学生服务总部主任初军威说,留学生回国创业要做好心理和技术两个准备。在心理上,必须认识到,留学生企业与其它民营企业本质上是一样的,创业失败也是正常的,不要有太多自我优越感和依赖思想;在技术上,要确保掌握的技术或产品不仅走在科技前沿,而且要有实用性,受市场欢迎,能够产业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