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03-25 本报记者:刘洪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主权财富基金(Sovereign Wealth
Fund,简写为SWF)不是一个新概念,但西方对SWF的高度关切,则是近两年才出现的一个新动向。其中既有贸易保护主义成分,也不乏意识形态和冷战思维作祟。 在美国,患有SWF“恐惧症”的主要是一些持保守态度的议员和学者。在这些人看来,SWF就是洪水猛兽,一旦放任其流入美国,将威胁美国经济、金融、军事等国家安全。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7年的统计,阿联酋是世界上拥有最大规模SWF的国家,资产约在8750亿美元;挪威其次,规模约为3000亿美元;沙特、科威特、新加坡、中国和俄罗斯,基本都在1000亿至2500亿美元之间。 近两年,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和中东一些企业进入美国进行商业投资,总被政客视为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因而屡屡受阻。最近的一个案例是华为参购3Com事件。带有国家色彩的SWF,自然更让一些保守西方人士坐立不安。 不过,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恶化,华尔街金融机构流动性严重不足,亟须获得外界融资,SWF的巨大资金让他们望穿秋水。因此,对于SWF,美国政府是欲拒还迎。为了规避风险,更主要是平息保守派的反对压力,美国政府通过各种手段,意图对SWF投资美国定下最符合美国利益的规矩。 比如,不久前经过谈判,美国、阿联酋和新加坡三国就主权财富基金投资达成9点意见,其中5条约束SWF,4条约束投资目的国。大原则就是:SWF可以来美投资,但必须接受美国苛刻的管理。 5条SWF行为准则为:第一,SWF投资必须是纯商业运作,不能有任何政治目的;第二,SWF必须加大其投资目的、金融状况、回报率等一系列情况的信息披露;第三,SWF必须加强内部监管;第四,SWF必须保证和私营企业公平竞争;第五,SWF必须遵守投资目的国的监管规定。 对投资目的国的4条约束规定为:第一,目的国不能对外来投资设置保护主义障碍;第二,目的国必须确保投资政策可预见性;第三,目的国不得对有关投资者持歧视态度;第四,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主权财富基金相关交易进行限制,也必须出于真实的“国家安全”风险。 美国财长保尔森在与阿联酋、新加坡官员达成上述协议后强调,美国欢迎主权财富基金赴美投资。保尔森的话显然有针对性。他此前多次承认,美国近年来以政治理由拒绝外来投资的行为,比如阻碍中海油并购尤尼科和让阿联酋港口世界公司退出美国港口运营业务,都给外界留下美国不欢迎外资的印象。因此,美国政府目前的想法是,除制订有利自己的SWF准则外,还联手欧盟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订SWF相关行为规则。 显而易见,美国保守派的SWF“恐惧症”不会很快消除,这些杂音仍然会对外来投资造成妨碍。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此前就警告,美国现在对SWF是保护主义的表现,其结果将是破坏性的。“美国从二战以后的全球化中受益匪浅,后退行动将使我感到悲哀,这也不符合美国利益”。格林斯潘强调,在对待SWF问题上,除非美国持积极态度,否则美国将成为一个失败者。 (本报记者刘洪3月24日发自华盛顿)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