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堪称气候变化年。在这一年中,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最新报告,加深了人类对于气候变化严重影响的科学认知;在这一年中,国际社会利用各种平台就气候变化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举行了各种层次的国际谈判,最终促成“巴厘岛路线图”的诞生,为《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的温室气体减排谈判奠定了基础;在这一年中,一些国家已经行动起来,成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榜样。
|
15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国际会议中心外,环保人士竖起一面面积达144平方米的标靶图案条幅,呼吁人们在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结束之后继续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当天,在这里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新华社记者
刘宇 摄 | 认知进步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类使用化石能源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气候变化等问题因此变得越来越突出。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参与拍摄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就是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担心与日俱增的一个例证。 今年,IPCC发布了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以科学成果证明了人们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报告预测,从现在起到208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2到4摄氏度,有11亿到32亿人的饮用水可能遇到问题,2亿到6亿人将面临饥饿威胁,每年沿海地区2亿到7亿居民可能遭受洪涝灾害。 报告指出:气候变暖的客观事实不容置疑;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已在世界范围内对许多自然和生物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如不采取措施减排温室气体,气候变化将会加剧;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减排温室气体具有相当大的潜力。报告得出结论:人类活动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如果得不到缓解,气候变化将引发洪水、干旱和热浪等更多自然灾害。
谈判进展
自年初开始,一连串国际高层会议都将气候变化列为关键词:6月的八国峰会,9月的亚太经合组织悉尼会议,12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今年第62届联合国大会的一般性辩论就将主题定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9月,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更是史无前例地组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高级别会议,来自150多个国家的代表出席。 通过广泛国际交流和谈判,各方达成了一系列共识: ——气候变化谈判应在联合国框架下进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是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法律基础,各方应遵循《公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公平原则。 ——适应气候变化问题不应被忽视。往年有关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常常只重视温室气体减排,而发展中国家最为关心的适应气候变化问题则往往被忽视,这一点在今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技术进步和资金投入,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一环。 然而,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达国家内部,有关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还存在重大差异,这些在年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得到了集中展示。这次会议虽然在经过激烈交锋和艰苦妥协后,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为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的温室气体减排谈判设定了议程,并就谈判结束时间等达成了一致,但在2012年后发达国家应进一步承担的温室气体减排指标等问题上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期待行动
尽管“巴厘岛路线图”已经出台,各方达成了不少共识,但要有效落实到行动上,困难仍然很多。 今年是《京都议定书》签署10周年。10年来,个别发达国家的立场出现了倒退,它们希望改写议定书内容或重新开始减排问题的谈判。 《公约》明确指出,发展中国家缔约方能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履行其在此公约下的承诺,将取决于发达国家缔约方是否有效履行有关资金和技术转让的承诺,但发达国家在此问题上的态度仍比较消极。 中国今年公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提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任务,包括到201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供应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到10%、将工业氧化亚氮排放稳定在2005年水平等。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挑战。正如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高级别会议上所说,应对这一挑战,需要世界各国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真诚合作,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