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美国科罗拉多州正在出售的一栋住宅。本报资料照片 |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简称“次贷危机”)持续恶化,酿成了一场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 从2006年初露端倪,到今年3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次贷危机并没有像人们预想的那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反而逐步演变成了一发而不可收拾的灾难。受连累的领域包括楼市、债市、股市、汇市、银行、保险、大宗商品等,影响范围也几乎扩大到全球各个角落。 为了缓解全球银行间因次贷危机导致的流动性告急问题,全球主要经济体——美国、欧盟及日本的中央银行十分罕见地联手向金融系统注入大笔资金用以“救市”;美联储还调低贴现率以降低资本的成本。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些都意味着上述主要经济体已开始担忧次贷危机的深化蔓延将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 就目前形势看,虽然欧美日等央行向金融市场注资和美国降低贴现率暂时缓解了次贷危机,但危机远没得到解决,后期周边市场不排除再度出现动荡的可能。但总体来讲,全球主要经济体基本面较好,加上欧美日央行在调节金融市场拥有丰富的手段和资源,不至于造成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衰退。
次贷危机的来龙去脉
了解次贷危机,先要了解次级抵押贷款。所谓次级抵押贷款,是指美国向信用分数较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人提供的住房贷款。贷款人可以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仅需声明其收入情况。 数年前,在低利率的刺激下,美国房地产市场繁荣,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也随之迅速发展。在世界各地高风险偏好的对冲基金、养老金以及其他基金的大量介入下,原有的放贷标准在高额利率面前早已成为一纸空文,新的市场参与者不断鼓励放贷机构尝试各种各样的贷款类型,从而为一些在通常情况下被认为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借款人获得购房贷款创造了极大便利。但是,这也为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形成埋下了隐患。 在楼市升温的时候,这些贷款的风险并不高,坏账率也始终保持在极低的水平。原因有二:一方面“9·11”事件后,美联储连续13次降息,当时的利率并不是很高;另一方面,在高房价的背景下,借款人感到无力偿还贷款时,完全可以通过出售房屋还清欠款,再凭借更宽松的条款获得新的贷款。然而,随着美国房价渐趋平抑,部分地区房价甚至开始下降,这种贷款立刻成为高危品种。一方面房子出手越来越难,另一方面卖房所得也未必能够帮助借款人还清贷款。其结果就是,还不起债的人多了,坏账率上升了。
危机延伸波及海外市场
其实,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也不过是美国国内金融市场的小问题,因为相对于美国8万亿美元的住房贷款总量来说,1.89万亿美元的次级抵押贷款所占比重并不大。但问题在于,美国金融机构把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打包成了债券,卖给了国际投资者。所以,一旦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发生了异常,便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国际投资市场,一些买入此类投资产品的欧美投资基金受到打击便是“预料之中”。这种危机进而波及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全球股市动荡。据报道,上周美国、欧洲股市连续下挫,亚洲股市更成为17年来表现最差的一周。 分析人士称,这次美国次级债风波除了造成股市的剧烈震荡以外,对汇市的影响也非常巨大。由于次贷危机造成市场流动性不足,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一些企业纷纷出现资金告急,造成了外汇市场套期交易剧增,日元等货币急剧升值。而且,各国央行的救市举措也必然会造成短期内外汇市场的宽幅、无序波动,导致外汇投资风险加大。 此外,次贷危机还蔓延到了原油、金属等大宗商品市场,原因是人们普遍担心该危机会造成美国乃至全球经济放缓,致使市场对这些产品的需求减弱。
只会间接影响中国经济
据报道,有国内经济领域的专家指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问题近来有升级的迹象,但其影响还是有限的、可控的。不过,中国确实需要高度和密切地关注次级抵押债问题,同时应该加强监管。 多数分析人士都表示,因为中国内地金融系统相对独立,资本项目下人民币仍不可完全自由兑换,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不会立即传递到中国内地。但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改革开放近30年的中国来说,在世界经济风云变幻中,特别是在此次次贷危机中想“独善其身”也是不现实的。 首先,美国次贷危机使全球众多金融机构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对于正在“走出去”的中国金融业也难以完全置身事外。有消息称,在美国次贷危机中,中行、建行、工行、交行、招行及中信银行都出现一定的亏损。不过,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23日在中行2007年度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中行投资美国次级住房抵押债券尚未形成实际损失。同一天,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在工行2007年度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说,工行现有的次级债券按目前市值估价的确是有浮亏的,但浮亏金额不大,工行完全有能力承担。交行发表声明表示,该行包括其海外分支机构在内,没有购买过美国次级住房抵押债券。中信银行也表示,该行没有涉及美国次级住房抵押债券业务。而招行行长马蔚华则表示,招行次级债投资已平仓,且收益丰厚。总的来看,中资银行利润受到危机的冲击应该相当有限。 其次,尽管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特别是金融市场的直接影响不大,但间接影响也不可忽视。目前,连带影响更多地反映在市场情绪恐慌,以及市场信心遭受挫折上。上周末中国股市的大跌,多数人士就认为,由于中国股市仍属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市场,A股的大跌更大程度在于本身有调整的需要,但外围市场大跌造成的心理上的影响也不可小觑。 法国巴黎证券(亚洲)公司首席经济师陈兴动认为,长远来看,如果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问题不能得到彻底解决,会使美国经济增长下降,进而影响全球经济,并对中国出口造成影响。由于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在中国对外出口总额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一旦美国居民的消费因次贷危机蔓延出现急剧滑坡,必然会对中国国际收支产生较大的冲击,导致中国相关企业效益下降,拖累经济增长速度整体放缓。还有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次贷危机进一步恶化,美联储可能将提前采取降息措施,从而一方面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另一方面将增大投机资本流入的压力。
次贷危机给我们的警示
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的迅速传播是金融全球化的结果。今天,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也因金融全球化迅速波及到美国之外的金融市场,给中国经济可能带来的冲击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 其一,控制、防范风险是多方共同的责任。分析次贷危机的原因,专家认为,市场中的供需双方都难辞其咎。 近年来,美国在房地产虚假繁荣的假象下,贷款机构明知风险却大量放款,还推出大量前期还款压力小、利率固定而后期按揭成本上涨、利率浮动的贷款产品,为一些借贷者未来无力偿债埋下祸根。投行在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中也降低了承销或担保门槛,并积极在二级市场推销中把风险扩大到更广范围。借贷者则在收入水平不高、信誉差的前提下,购买了实际无力承担的房产,为如今的“倒债”埋下伏笔。而“倒房”的投机者借助各类循环信贷工具,玩弄“空手道”,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很可能由富翁变成“负(资产)翁”。次贷危机使供需双方都付出惨痛的代价,它告诫世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风险的存在。 其二,对我国有关机构的海外投资敲响了警钟。随着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市场风险溢价正在上升,对冲基金和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这无疑增加了我国海外投资的难度和风险,未来如何利用雄厚的外汇储备进行海外投资,如何有效地防范和控制投资风险已成为必须解决的课题。 其三,对我国房贷市场有警示作用。在我国,眼下楼市过热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各大银行从现在开始应该高度重视并相应提高放贷过程中的信用审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投资研究中心研究员曹建海认为,在政府高价拍卖土地、开发商操纵房价、银行放贷审查松弛、税收调控不力的多种因素合力的作用下,中国城市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连续上涨局面。目前我国已进入加息周期,但楼市的一路单边上扬仍在持续,不得不令贷款投资者警惕:如若市场信心一旦丧失,泡沫顷刻间破裂,房价迅速下跌,必将殃及整个金融资本市场。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指出,美国次贷危机给中国商业银行在房贷证券化方面提供了四点警示:要准确判断房地产市场走势,提前采取措施避免房价回落的不利影响;要严格保证首期付款政策的执行,杜绝“零首付”;要采取严格的贷前检查,杜绝虚假按揭;银行要开拓思路,利用衍生品或证券化转嫁风险。 其四,有关人士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可能影响中国房贷资产证券化进程。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曾刚指出,迄今为止,中国的银行还没有实现资产证券化,所有按揭贷款都存放在银行,也就是说,所有风险都集中于银行。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也表示,次贷危机的后续影响如何目前尚不清楚,但能肯定一点,就是我们现在的金融体系很脆弱,要赶快设法补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