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可能陷入长期萧条 反危机是主旋律
    2010-07-02    作者: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 王建    来源:

    由于世界经济二次探底与中国的第二轮产能释放都集中在“十二五”中期,所以由“十一五”中期所延续过来的各种内外矛盾可能会在“十二五”中期爆发,而且会比上次爆发得更严重,所以“十二五”的主题不应是大发展,而应是反危机。而反危机的主要措施,就是通过以城市化为方向的结构调整,释放需求,推动增长。

  由于美国的庞大有毒资产没有得到处理,且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危机中不是通力合作,而是矛盾激化,互相拆台,世界经济在未来三年有极大的再度探底的可能性,并且可能长期走不出萧条阴影。
  如果世界经济可能陷入长期萧条,各国政府就不敢轻易退出刺激方案,低利率就会长期化,而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迟早会导致严重通胀,所以从长期看,世界经济的格局可能是低利率、低增长与高通胀并存。
  由于美国的金融机构负债能力长期难以恢复,美国的进口将长期难以振兴,在欧洲,由于欧盟各国为了控制债务增长必须大幅度压缩财政赤字,也会导致进口显著萎缩,因此世界贸易也会在未来陷入长期萎缩。
  关于在后危机时代中国应该采取怎样的对外经济政策,我认为有如下几条需要讨论:
  首先,由于世界经济二次探底与中国的第二轮产能释放都集中在“十二五”中期,所以由“十一五”中期所延续过来的各种内外矛盾可能会在“十二五”中期爆发,而且会比上次爆发得更严重,所以“十二五”的主题不应是大发展,而应是反危机。而反危机的主要措施,就是通过以城市化为方向的结构调整,释放需求,推动增长。
  其次,由于中国经过结构调整能够释放出巨大的需求增长空间,因此当世界经济进入长期低迷时代的时候,只有中国经济能够继续保持较高速增长,世界经济萧条会进一步加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集团之间的矛盾与争斗,他们在争斗中会彼此削弱,逐步衰落。在这个“我涨彼落”的过程中,中国相对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国力增长速度会加快,由此会使世界力量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2008年中国的工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美国,工业增加值超过美国也是指日可待。今年中国的GDP将超过日本,所以就经济规模而论,中国已经是世界工业“老大”,亚洲经济“老大”。
  物质生产规模全球第一的地位,并不仅仅是一个数量概念,而是标志着中国国家利益的世界化。经历了30年的高速增长,在当今形势下,中国已经到了积极主动地争取中国的对外经济利益的时代了,而为了主动争取中国的长远国际利益,从现在起就必须用全球视角进行长期的统筹谋划。
   第三,未来的世界经济长期低迷是否有利于中国的金融开放?中国是否应在未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我认为对这些问题都必须持谨慎态度。
  至少在未来十年内,将是国际金融与货币关系最为紊乱的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加快中国的金融开放步伐,就很容易使外部的剧烈动荡传导到国内。中国能够躲过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与这次美国次债危机的冲击,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开放资本市场和让人民币国际化。当然开放也有开放的好处,一个趋利避害的选择就是走局部开放的道路,比如在珠三角地区建立一个金融开放特区,让人民币在特区内与港币实行自由兑换,并且在这个金融特区内建立一个能够覆盖东南亚地区的股市与期货市场,通过金融整合来整合亚洲。
  第四,在世界经济低迷中应当怎样看待人民币走势。前一阶段美国高调要求人民币升值,但大幅度升值肯定不符合美国的经济利益,因为中国是美国的最大进口国,人民币升值就意味着美国必须为同等数量的进口支付更多美元,所以美国一直在重复“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利益”的说法。但美国也不希望人民币是弱势货币,进一步说是更不希望中国经济不好,因为中国还是美国最大的资本输入国之一,而中国的外汇收入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是国际热钱,热钱流向中国,一是看中国经济好,二是看人民币升值的前景。所以,美国绝对不愿看到任何国家的货币对美元取强势,但人民币绝对是个例外,就是因为中国这个“储钱罐”可以把国际资本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美国。如果我们看清了美国对中国的物质产品与资本的依赖关系,让人民币小幅升值,不仅对中国有利,也对美国有利。
  由于欧洲与日本仍处在向虚拟资本主义形态过渡的阶段,物质生产还占有较大比重,德国和日本仍是世界主要的贸易顺差国,所以他们是真心希望人民币升值,以有利于他们与中国的国际竞争。但是由于在未来时期美国的经济麻烦大于欧、日,美元对欧元与日元会经常取弱势,虽然美国通过各种经济、军事等手段压制日元、特别是欧元的强势,但总的来说美元的地位还是会逐渐衰落,所以,只要人民币坚持相对锁定美元的方针,人民币就不会形成对欧元与日元的大幅度升值态势。
  第五,在虚拟资本主义时代由于资本运动的主体是虚拟资本,货币增长与实物增长的关系就被越拉越远,由于世界经济在未来可能陷入长期萧条,各国为刺激经济复苏会继续投放出巨量的货币,货币脱离实物而高速增长的情况会更加厉害,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会由此显著攀升。
  目前对中国货币政策与通胀的关系有激烈争论,有人不承认存在“输入型”通胀,有人认为虽然有但是可以用国内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消除,我认为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在虚拟资本主义时代,由于货币脱离实物的疯狂增长,实际早已构成了在中国外部的“需求拉上型通胀”,是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长期上涨的根本原因,但是国际的需求拉上型通胀经过中国的大宗商品进口,就转变成了中国的输入型通胀,是从生产成本一端推动了中国国内商品价格上涨。
  通胀与货币理论早就说明,紧缩货币只对由货币投放过度所造成的需求拉上型通胀有效,如果中国没有能力制止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投放增长,而仅仅是国内进行货币紧缩,能够压下去的就只能是经济增长而不是通胀。2008年上半年以来的实践已经说明了这个问题,所以,中国必须做好在长期忍受较高通胀率的背景下保增长的准备。

  相关稿件
· 世界经济整体向好贸易保护风险犹存 2010-06-17
· 联合国报告认为世界经济2010年将增长3% 2010-05-28
· 塞缪尔森:三大难题对世界经济复苏构成威胁 2010-05-25
· 世界经济陷入修整 品种套利迎来良机 2010-05-07
· 可能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意外情况 2010-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