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短期超警戒线不可怕 力防经济“二次探底”
    2010-06-18    作者:王勇    来源:证券时报

  5月份CPI同比上升3.1%,超出3%警戒线,加重了市场对未来通胀以及加息政策出台的担忧。不过,笔者认为,5月CPI超警戒线并不可怕。新涨价因素在减少,CPI连续甚至大幅超警戒线的情况不可持续。目前应着力防范经济“二次探底”。同时,不能贸然改变货币政策的取向,以免给经济运行和金融活动带来负面的导向。

  CPI超警戒线不可持续

  有机构预计,5月份CPI一旦突破3%的警戒线,很可能标志着新一轮物价快速上涨的开始。甚至有人预测,6月CPI可能大幅超预期创新高,同比涨幅可能达到4%至4.5%以上。对此,笔者绝不能认同。因为,5月上旬,在天气、运输、劳动力成本以及游资炒作等因素的影响下,蔬菜、粮食、猪肉等农产品价格普涨,加上渐达峰值的正翘尾效应,推动CPI续升,但是考虑到年初到目前为止,CPI环比总体较为稳定,若以此均值为参考进行大致估算,则6月CPI同比在3%左右;若以历史最大环比值测算,则6月CPI同比将在4%左右。也就是说,即使在最疯狂的涨价情形下,6月CPI同比超过4%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何况5月下旬以来,由于天气好转,北京、沈阳、兰州、重庆、武汉、杭州等地区的蔬菜价格已开始大幅回落。因此,尽管5月CPI已超警戒线,但1-5月同比上涨也不过2.5%,6月份CPI涨幅可能仍在3%左右,上半年平均涨幅或在2.5%左右。而展望下半年,随着楼市新政措施的逐步见效,房市和股市的持续下跌,会对人们的需求产生较大的抑制作用;同时,下半年我国依然存在的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和风电设备等多个行业产能过剩的格局,在宏观上已经制约了物价上涨的可能;再加上国家加大对西南干旱地区、南方洪涝灾害地区以及玉树灾区储备粮的投放力度,加快储备粮的拍卖频率,这些都有利于稳定CPI。所以,6月份以及下半年CPI过快增长的局面或放缓,新涨价因素在减少,CPI连续甚至大幅超警戒线的情况不可持续。

  对CPI管理还需适度灵活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在其对外发布的《2010年金融蓝皮书》中指出,今年以来,我国CPI增长率上行主要受到资源类产品价格调整和自然灾害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但CPI上行并不直接等同于通货膨胀,所以,仅通过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难以完全预防和化解这种上行风险。在此背景下,CPI增长率上行超过3%是可能的,但它不是通货膨胀,不可能通过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予以预防和化解。对此提法,笔者部分赞同。也就是受多重因素影响,CPI增长率上行超过3%是可能的,不过,只要超过3%,就已经属于通货膨胀,只不过是属于温和通货膨胀范畴。按照国际定义,4%以下的通胀为温和通胀,而温和通胀可使消费更活跃,对经济有积极作用。另外,去年同期,CPI为负,由于基数过低,即便是CPI增长率上行适度超过3%的警戒线,也不值得大惊小怪。还有,5个月来CPI走势主要由食品价格决定。考虑到食品中各品种的价格走势,目前和未来数月,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将主要来自于粮食价格。粮食价格在近年来一直保持着稳步上涨的态势,近期由于绿豆等杂粮价格的上涨较快,上涨速度有所加快。考虑到粮食在食品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其在CPI中接近11%的较高权重,要保证今年CPI上涨温和,就必须要控制住近期粮食价格的上涨势头。只要能够有效控制住粮食价格以及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势头,CPI整体的上涨势头就能够稳住。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CPI的管理就不要太过于机械和教条,3%警戒线的掌握应当具有适度的灵活性。

  应着力防经济“二次探底”

  当前股市连续下跌,正是在对我国经济增长形势与宏观调控政策风险进行权衡后做出的选择。因为,尽管眼下经济走势比较看好,但市场担心由于内忧外患或将导致我国经济出现拐点,有可能进行“二次探底”。所以,接下来的时间,一是仍要着力扩大内需,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但这种增长既是需求的增长又是供给的增长,主要表现为积极鼓励居民消费的增长和储蓄率的下降;表现为政府应加大对西南干旱地区、南方洪涝灾害地区以及玉树灾区救灾资金的支持力度,促进灾区尽早回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表现为动用国家外汇储备,大量进口粮食与其他战略物资等,这些举措会助推经济增长。二是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最新数据反映出,全国各省区市由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整体格局仍无实质改变,经济结构调整仍未有积极的变化。下一步,各地应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全方位地调整产业结构、消费结构、贸易结构和要素结构;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节能减排和环保为抓手,促进经济增长从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实现又好又快的增长。三是继续加强通胀预期管理。要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向市场说明当前农产品价格上涨属于结构性上涨,不能片面理解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以免给政策选择和社会生活带来噪声和不和谐的舆论。同时,不能贸然改变货币政策的取向,以免给经济运行和金融活动带来负面的导向。尽管5月份CPI略超警戒线,但不应影响既定货币政策的实施。货币政策主要依据应是预期CPI,而不是实际的CPI数据。那么,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当前仍不是央行加息的最佳时间节点。

  相关稿件
· 欧洲银行业或率先二次探底 2010-06-02
· 全球经济全球经济“二次探底”风险所在 2010-06-02
· 欧债危机仍然可控 “二次探底”难成立 2010-05-19
· 中国经济不会二次探底 2010-05-17
· 伯南克:二次探底风险已经消退 201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