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最近暴跌。17日,欧元兑美元汇率一度跌至1:1.2306,为2006年4月以来最低。由于人民币目前实际捆绑美元,因此人民币对欧元汇率5月至今已经升值接近7.2%,今年升幅则约15%。更糟糕的是,目前全球主要金融机构对欧元未来仍然看空,欧元兑人民币还将下跌。
欧债危机会否蔓延
根据我的测算,欧元兑美元汇率有可能继续下滑,最坏的结果有可能跌到1:1.1。联想到国内很多经济学家担心人民币升值5%后就将有50%的出口企业倒闭,导致中国经济严重衰退,现在欧元在几个月中就急跌15%,而且未来还要跌,会有多少中国企业倒闭呢?起码从现在来看,还是寥寥无几。 当然,未来会有一些企业深受影响,尤其是主要针对欧洲出口的企业。鉴于欧盟目前已经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若欧元进一步贬值,欧洲经济复苏进一步减速,甚至出现负增长,中国对欧洲的出口肯定会深受影响。但是,影响程度能有多大?美国和日本最近都有预测:危机范围仅仅是希腊的话,影响很小。 当前,市场更担心的是欧元区债务危机会进一步蔓延,引发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等高债务国的蝴蝶效应,已经很脆弱的欧元再遭攻击,很可能最终导致欧元崩盘。欧元退出历史舞台,世界经济二次探底,这是世界末日的图景,不仅全世界都会被拉下水,中国约几千亿的欧元资产也会灰飞烟灭,这才是让中国人最担心的。
希腊危机有特殊性
对于“世界经济会二次探底”的观点,我认为太悲观了。 首先,欧元本轮贬值虽然急了点,但仍然属于调整,如同中国股市一个月跌了20%,能说中国股市没有未来吗?我认为,本轮欧元的调整是向其真实价值的回归,它跌得的确狠了点,但当它涨幅超过100%时,为什么这么多大机构和经济学家一个劲地鼓吹欧元将取代美元,将涨到1:2呢?欧元下跌的根本原因还是前期涨得太高了。 其次,就西方世界而言,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不是靠债务生存的。不能认为很多国家的债务水平高于希腊,高于欧元区,就一定会爆发危机。反思欧债危机的教训,对冲基金找软柿子捏当然是导火索,但欧元区自身的弊病长期得不到纠正才是对冲基金必须攻击它的理由。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会不会跟闹债务危机?我认为概率不大。 的确,英国、日本,甚至是美国,它们的负债水平也很高。但是我想指出,同是高债务,还得看产出,看债务是不是光用于吃喝玩乐。目前很多经济学家只看政府负债水平,不看民间财富水平;只看一个国家本土GDP占债务的比重,不看其境外即产权GDP占债务的比重。跟其他国家全面比较,希腊债务危机的确有特殊性。按照德国人的说法,它是欧元区最懒惰的国家,最缺乏创造力的国家。实际上,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希腊债务危机是欧元病的集中反映。
欧债危机仍然可控
欧元的确遇到了大麻烦,但目前的危机仍是可控的,欧元区其他国家爆发更大规模债务危机的可能性虽然有,但并不很高,即使出现第二个希腊,相信欧盟之外的全球各国政府也会联合行动,可以抑制第二波金融海啸的产生。 退一万步考虑,欧元继续下跌,怎么办?欧元已经跌破2008年金融海啸时的“大底”,但它毕竟是从0.82涨上来的,过去9年曾经连续上涨,汇价几乎翻了一倍,现在调整不到4000点,调整幅度不到50%,距离(与美元)平价还远,因此,预言欧元会崩盘,为时尚早。上周欧盟通过了1万亿美金的救助计划,虽然市场认为它的负面作用更大,但考虑到对抗市场投机势力是当务之急,“不差钱”总比捉襟见肘的好。 当然,仅凭欧元区各国力量仍然微薄,我预计,在欧元继续下跌后,更大规模的欧元保卫战也会打响。当欧元区债务危机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之时,欧元保卫战就会扩大到全世界。中国领导人最近已经数次表态:“中国坚定支持欧元区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手启动救援希腊机制。”在我看来,如果欧债危机蔓延,中、美、日三国都会参与救援,信号就是开始购买欧元区国家债券,或者直接借钱给欧洲央行。
“二次探底”难成立
当然,欧元若继续下跌,中国肯定将受到影响,但其影响程度相比房地产新政则是小巫见大巫。所谓欧债危机会将中国经济拖下水,也是危言耸听。 我们知道,中国对欧洲的出口,绝大多数是生活必需品,对需要适度勒紧裤带的欧元区老百姓来说,价廉物美的中国货正是对抗金融危机的必需品。从经济学角度界定,当今世界的绝大多数国家早就远离了为温饱而生产的阶段,即使是深受债务危机影响的欧洲,其恩格尔系数也是全世界最低的,收入水平则是全世界最高。欧元区国家经受危机打击的能力肯定高于其他地区,他们经受危机影响的表现形式不是吃不饱饭,而是吃稍微差一点的饭。从希腊传来的消息是,那里的老百姓,该吃的吃,该喝的喝,从来不想怎样还债,想的却是上街游行反对减少工资。可以想象,这样的国家,短期内是不会突然大幅度地减少进口的,尤其是对中国的进口。 从中长期看,欧元的购买力会下降,因为欧元区的经济增长会因为援助行动的扩大而变慢。比如德国出资280亿欧元后,其政府刺激本国经济财力会减少,这将影响欧元区老百姓预期收入并使已经转为储蓄(投资)的金融资产购买力下降。预计这种影响是缓慢释放的,对美国和中国的出口影响不会过于剧烈,对世界实体经济影响也不会过于剧烈。因此,“二次探底”说法不成立。 反过来看,当处于世界中心的欧元区放慢了前进步伐,对中国很可能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欧元区的消费品市场在减少,当然对中国不好,但欧元区对外的影响力也会减少,中国正可以扩大影响力,扩大话语权,这很可能是千载难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