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10-03-09 作者:吴睿鸫 来源:证券时报 |
|
|
3月7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表示,人社部正在配合财政部等部门研究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轻普通劳动者的税务负担。 长期以来,在个税变革思路上,大都目光聚焦在个税起征点上,普遍认为,只要定期提高起征点,就能充分体现税收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譬如,在本次“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就郑重建议,为了真正提高居民收入,应将个税的起征点提高到5000元。 我以为,这种认识有些片面,也不符合中国税制转型发展的未来趋势。一方面,“一刀切”的征管模式,不仅不能体现税收的公平与公正,也不符合我国的国情。由于全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太平衡,各地工资发放水平相差很大,譬如,如果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执行2000元的个税起征点,可能就过低,而在西部云南、贵州、西藏等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同样执行这个起征额,有可能比较合适。 与此同时,从现行个税制度安排来看,如果要调整个税起征点,要履行各种不少法定程序,这势必加大制度成本,以及影响执行效率。自1981年开始征收个税,到了2005年免征额才由800元提高到1600元,再到今年的2000元。在这29年里,不知有多少专家学者和公众的强烈呼吁,以及人大代表的N次“上书”,最后,才把起征点提高到目前的水平。 所以,国家与其在个税起征点上“劳心费力”,不如将个税起征点权限下放到地方,全面实行因“地”制宜的个税起征点政策。 所谓因“地”制宜,就是将全国划分几个征收标准,允许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一级政府,参照本辖区的工资水平、CPI、社会购买力、经济综合发展水平以及社会保障等情况,相应划定自己的个税免征额,最后由国家税务总局进行审批后,直接执行。 倘若能实现个税起征点的因“地”制宜,不仅能熨平各地区间因地域间的经济发展以及收入水平等差异,而带来税收非正义和不公平;而且也能提高制度安排的效率问题。如果个税起征权限下放,就能省去个税法律修改时的繁文缛节,从而加快公共政策的执行效率;此外,也符合国际惯例。譬如,在美国,个税一般不设起征点,允许各州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置个税扣除额。 当然,个税要实现“漂亮”转身,仅靠个税起征点的来回变动,显然不是治本之策,比较理想的状态是,最终实现以个体家庭为中心的综合税制,才是我国个税发展的未来方向,更是个税向人性化管理迈进的征收模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