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信贷数据透出三大经济信号
    2009-10-16    作者:阎岳    来源:证券日报
  除去5167亿元的新增信贷数量出乎市场的预料外,9月份信贷数据仍有许多亮点可陈,比如消费信贷的快速增长、中小银行信贷投放规模的上升、中长期贷款比重的增加。透过这三个亮点,我们似可一窥经过国际经济危机洗礼的中国经济正在发生的变化。
  首先,消费信贷大幅增长,扩大内需政策开始见效。
  据测算,9月非金融企业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增加约4000亿元,居民户的中长期贷款增加约2000亿元。
  居民户的中长期贷款的一个重要去向就是按揭购房。
  9月狭义货币供应量(M1)增速近30%,说明企业未来经营趋于活跃,这验证了经济转好的预期。M1作为反映经济景气的变量,人为控制因素较小,这反映出当前经济内生增长的活跃。
  经济回暖进一步确立增强了企业对未来经济走势的信心,由此导致居民的收入稳定增长,继而居民在楼市消费方面的热情持续高涨,将进一步增强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动力。
  其次,中小银行信贷投放规模“上量”,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补给线”打通。
  根据央行的数据计算,9月国有四大行新增人民币信贷约为1100多亿元,为年内这四大行新增贷款总量的单月新低。不仅如此,包括交行、招行、民生、浦发在内的13家股份制银行9月新增信贷也锐减,仅为150多亿元。而8月这13家银行人民币信贷新增了约700亿元。
  因此,国有大行、主要股份制银行9月信贷新增量总共仅为1250多亿元,剩余的约4000亿元人民币信贷则来自其他银行(暂且把它们称为中小银行)。例如政策性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甚至外资行等。
  上述中小银行4000亿元的信贷会投向哪里?毋庸置疑,肯定不会是国内的大型基建项目。那么,其一个主要出路是投向中小企业。
  谈到中小企业,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三季度数据是比较有说服力的:今年三季度小型企业企业家信心指数持续三个季度位于不景气区间,三季度重新回升至临界值之上;集体企业景气指数为105.3,回升至景气区间。
  中小企业的复苏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第三,中长期贷款强劲增长,显示银行信贷继续流向实体经济。
  9月信贷超预期的原因可能是商业银行季度末冲指标,但应更关注当月中长期贷款的增量,这部分贷款增长多说明贷款质量相对较高。
  从今年前九个月信贷投放的趋势看,国家大型基建项目基本都是由国内主要的大型商业银行提供。这与上述的中小银行放贷投向形成了鲜明的指向:大型银行信贷投向大项目,中小银行将注意力放在了中小企业和地方基建项目上。
  在9月新增贷款中,中长期贷款约6000亿。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继续向中长期贷款倾斜,这可以看做是经济增长的内生需求旺盛。如果考虑到当月票据融资减少量高达3500亿元,表明实际贷款增长更为强劲,而银行信贷继续流向实体经济的趋势也越明显。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上海合作组织工商论坛上对中国经济的判断已经非常肯定。他称,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已经取得积极成效,投资保持增长,消费需求趋旺,经济增长回升,社会就业稳定,经济形势逐季趋好。
  国内外各机构的预测也显示,今年中国GDP可轻松实现8%的既定增长目标。
  可以确信,9月份的信贷数据透出的积极信号肯定会不止上述三个,更详细的阐释会在国家统计局随后公布的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中变得更加明朗。
  相关稿件
· 勿奢望信贷再成救命草 2009-10-14
· 小额消费信贷空间巨大 2009-09-30
· 信贷大包干审批制不能“挤牙膏” 2009-09-28
· 兴业银行:预计9月份新增信贷4000亿元 2009-09-28
· 住房贷款将农民引入信贷消费时代 2009-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