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把应对危机作为深化改革的契机,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以及事关全局和长远的改革任务(农村、财税、金融改革等),切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当前国内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是外因在通过内因起作用。我国产业结构还需合理化,投资消费比例不协调,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高达60%以上,大量国内产能需要通过国际市场来消化。当前大规模的政府投资将不可避免地增加产能,所以,现在我们需要从根本上理顺关系,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扩大消费需求,以避免更突出的产能过剩发生。
目前,我国急需建立和完善以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为主体的需求格局。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从“六五”期间的66.3%持续下降至2007年的48.8%,而同期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占比从28.2%上升到40.2%。其中除发展阶段特点和地区差距大等因素以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社会发展长期落后于经济增长,比如收入分配不合理问题需要解决,分配秩序需要规范;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完善,覆盖范围还需扩大,统筹层次还需提升;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有待于完善,等等。
从发展阶段来看,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如果举措得当,将会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们需要克服一些原有体制的弊端,主要应在以下方面着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形成竞争性市场格局;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资源利用效率偏低;财税体制改革亟待深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有待进一步调整;改革金融体制;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要注重发挥改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支撑和体制保障作用。正如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的,“我们将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通过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在扩大开放中赢得发展机遇”。应对危机的根本动力和出路,是继续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开放。
从4月份的数据看,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继续显现,经济运行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但是还存在一些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一些民间投资和消费尚未有效激活。必须强调的是,当前大规模的政府投资应该只是权宜之计,它的接力者应该是居民消费和民间投资,现在决不能对国际经济的复苏(外部需求的增长)抱有不合时宜的幻想。要在制约居民消费增长的体制改革方面有大动作,加快推动形成有利于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争取经过此次危机之后,中国从投资和出口双重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逐步过渡为以居民消费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改革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外部需求大量减少,客观上为扩大内需和调整结构提供了巨大的倒逼压力。应该以此为契机,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消除体制障碍,加快形成主要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从以往的经验看,往往在发展形势好的时候,各方面改革的压力相对较小,而在出现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改革的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可能取得较大的突破。我们要注重在逆境中发现和利用有利因素,抓住时机深化改革开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