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铁矿石价格谈判过程及其结果理应引起各相关方面的高度重视。与以往铁矿石价格谈判一次性确定方式不同,之前宝钢已经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达成涨价65%的协议,但是,澳大利亚铁矿石企业却强硬地提出要单独谈判,最终使得涨价幅度大幅提升。
这一变化把中国企业铁矿石定价权问题再次推上风口浪尖。有观点建议中钢协整合国内钢铁企业需求,从而形成统一议价标准,强化中国钢企的话语权。单纯从谈判技巧看,这一思路似乎切中了要害。但是由于现实中铁矿石谈判主体的经济利益错综复杂,地方政府、部门利益纠缠不清,并不能保证中国企业最终谈判的利益。
事实上,中国钢铁企业在定价体系中处于绝对的劣势。表面看来,中日韩三家采购方与澳洲、巴西三家铁矿石供应商形成对立的供求关系,但现实并非如此简单。2005年日本钢铁企业率先接受了71.5%的价格涨幅,开创铁矿石价格大幅飙升的先河,其原因就在于日方公司与铁矿石企业基于股权投资的利益一致性。在澳大利亚24个主要铁矿中,日本公司直接参股8家,其余16家铁矿也都有日资参股。因此,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尽管同样会提高日本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是企业可以通过股权投资回报予以对冲。
股权投资纽带关系的不同,彻底分异了中日之间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的地位与经济利益。由此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尽管中钢协已经为产业整合付出巨大努力,但最终结果却是换来今年谈判结果的进一步恶化。
从铁矿石价格暴涨中真正应该吸取的经验并不只在于谈判技巧本身。从铁矿石、农产品到原油,不断大幅上涨的初级商品价格表明资源时代话语权时代的到来。而在资源竞争的时代,中国企业不应该处于市场劣势,恰恰相反,由于人民币处于本币升值时期,其实为中国企业海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时至今日,很多观点在谈及本币升值时只看到了诸如制造业倒闭、热钱涌入等“缺点”,却忽视了本币升值的实质乃是国民经济实力的提升,并且国内企业能够借升值大幅度减少海外市场并购成本。就以铁矿石为例,无论是巴西淡水河谷还是澳洲的力拓和必和必拓,都是海外公开上市交易的公司,获得这些公司的股权并不困难复杂。因此对于中国钢铁企业而言,完全可以借助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货币溢价,与市场建立起股权合作的纽带关系,从而透过股权回报来对冲价格上涨的成本风险。如果拥有的股权数量足够大,中国钢铁企业甚至可以直接透过对手企业的董事会形成对定价的制约权力,是为话语权力的实质提升。
从这个意义上讲,铁矿石价格的持续暴涨表明中国企业尚缺少战略性布局眼光。至今为止,尽管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但从国内的产业资本到以QDII为代表的金融资本,均未能积极切中这一战略要害,从而也就无法从海外投资中实现保本、对冲或者盈利的目标,这实际上是对本币升值所带来历史机遇的严重浪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