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电价格上调利于舒缓通胀压力
    2008-06-23    作者:褚洪波    来源:上海证券报

   国际油价下跌并不仅仅意味着嫁接于石油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的减轻,同时,由于石油是一种稀缺资源,是美元价值的一种投射,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一部分货币的功能(尤其在美元持续贬值的时期),一旦国际油价下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也会跟着下跌,对于在大宗商品方面对外依存度较高的中国而言,这显然有利于减轻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相应的,也将在一定程度上舒缓中国的通胀压力。

  6月19日晚间,发改委发出通知:自6月20日起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自7月1日起,将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分钱。

  油和电都属于位居上游的能源产品,通常,其价格上调会增大通胀压力,增大幅度由相关产品的转嫁能力来定。因此,油和电价上调,引发一些人的担心,认为在通胀压力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调价会进一步加大通胀压力,增大宏观调控难度。但是,对经济学原理的运用必须考虑环境的变化,在目前阶段,油和电的价格上调从长远来看,其实有利于舒缓通胀压力而不是增大通胀压力。在成品油与电价上调后,许多人从国内的情况入手进行了分析,我今天主要从价格上调对输入型通胀的缓解角度来谈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造成中国PPI和CPI持续上涨的因素,除了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抑制性通货膨胀等形态,还有输入型通货膨胀。输入型通货膨胀对中国的持续影响,是导致我国PPI和CPI持续走高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输入型通货膨胀产生的根源在于国外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远远高于国内的水平,这种价格差通过市场的力量联系起来,从而推动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上涨,使得两者的差距逐渐减小。
  也就是说,输入型通胀的主要动力源(600405,股吧)于国内外同类商品的价格差。以石油为例,中国成品油价远低于国际水准50%以上,这种巨大的价格差距导致两大后果:
  其一,由于国内油价低,等于变相鼓励成品油消费,由于我国是一个原油高度依赖进口的国家,这也意味着将从国外进口更多的原油和成品油。据海关总署日前公布的我国外贸进出口统计显示,1月—5月,我国原油、成品油净进口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中,原油净进口7502万吨,同比增长14%;成品油净进口1086万吨,同比增长30.7%。与去年同期相比,我国原油、成品油进出口贸易逆差进一步加大:原油进出口贸易逆差518.4亿美元,同比增长86.4%;成品油进出口贸易逆差74.5亿美元,同比增长168%。
  其二,由于第一个因素,国际投机资金有了一个强大的炒作石油的借口。在中国对成品油价格进行管制的过程中,国际投机资金推动油价不断创出历史新高。这不断加大我国的原油进口成本,从而,为通胀的输入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平台。今年1月—5月,我国原油净进口7502万吨,同比增长14%,而这期间,我国进口原油累计花费金额524.1亿美元,同比增长84.9%;原油进口均价689.9美元/吨,同比上涨64.1%。同期,我国进口成品油累计花费金额123亿美元,同比增长95.8%;成品油进口均价709.6美元/吨,同比上涨66.9%。
  原油进口金额数倍于原油进口量的增幅,其原因就在于原油进口成本的持续快速上涨。国际投机资金之所以敢不断推高油价,其中一个因素就是中国因素,中国低油价刺激下的成品油消费量的快速上升,给国际资金做多油价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借口。其实,当国际油价突破每桶100美元的时候,就出现了短暂的调整,因为投机资金担心中国提高成品油价格,减少国内的成品油消费。但是,中国出于抑制通胀压力的需要,并没有提高油价,而是采取财政补贴的措施弥补炼油企业的压力。此举意味着,中国短时间内仍然不会提高油价,因此,国际投机资金猛拉油价,国际油价在突破每桶100美元后,又连过110、120、130美元等关口,一直上涨到每桶140美元。
  这实际上形成了恶性循环。中国抑制油价,投机资金推高国际油价,国内外油价差距拉动,这又成为投机资金进一步拉升油价的借口和底气。可以这样说,只要中国不提高油价,国际投机资金就不会停止投机的行动。相应的,中国一旦降低油价,国际油价也会应声而落。事实上,在6月19日晚间,发改委宣布调高油价后,国际油价立即下跌近5美元作为回应。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者,油价上调对本国消费需求的抑制作用,给国际投机资金迎头一击。
  应该认识到,国际油价下跌并不仅仅意味着嫁接于石油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的减轻,同时,由于石油是一种稀缺资源,是美元价值的一种投射,在某种程度上发挥着一部分货币的功能(尤其在美元持续贬值的时期),一旦国际油价下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也会跟着下跌,进而,有利于减轻中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
  可以预见的是,国际油价的下跌还将继续。当国际油价每桶接近140美元的时候,国外不少人不再使用汽车,或者降低汽车的使用频率。并且,高油价促使工作日程安排的变革。在美国,由于国际油价飙升,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推行每周四天的工作计划,以此来削减路费支出。这本身就在减少消费,加之沙特正在提高石油产量,一旦中国通过提高油价加入压缩成品油消费的行列,国际油价的下跌指日可待,中国输入型通胀压力会进一步减轻,相应的,也将在一定程度上舒缓中国的通胀压力。

(作者系中国管理科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相关稿件
· 油电涨价促变生活方式 2008-06-23
· 本田汽车将推出战略性油电混合动力轿车 2008-05-28
· 别克LaCROSSE君越Eco-Hybrid油电混合动力车问世 2008-01-30
· 全球经济或进衰退期 煤油电价依旧高企 2008-01-24
· 柴油电喷技术刚起步 国产电喷系统面临大考 2007-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