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通胀关键在央行独立性
    2008-06-17    李华芳    来源:新京报

   5月13日《新京报》B02版发表的经济评论“通胀之虎不易降服”中有观点称,目前国内的通胀并非简单的货币现象。意在指出目前某些经济“建议”借货币主义之名,行凯恩斯主义之实。假如撇开这层意思不谈,通货膨胀本身无可置疑地仍是货币现象。

    2008年5月份CPI同比上涨7.7%,较上月同比涨幅有所回落,这是小幅累积调整准备金率的货币政策起作用了吗?答案是不得而知。实际上,取消了“五一”长假以及地震的影响,使得原本的消费支出被压缩了,一部分未消费而另外一部分投向了灾区,剔除这两项影响的话,CPI是不是已经回落就很难说了。
    这似乎表明货币政策无效果。因此各种凯恩斯主义者就开始走上舞台,纷纷发表诸如“输入型通胀”、“结构性通胀”、“未全面通胀”等论断,试图说明一件事,就是通货膨胀不仅仅是个货币现象,还与其他因素相关。但这些论断没有搞清楚的是,通货膨胀的本质与表象是不一样的。
    通胀的本质就是钱多发了。理由非常简单,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钱多了就会“不值钱”。在一定的技术和制度条件下,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是有限的,以信用为基础的货币其实是要对应这些产品和服务的。由于技术和制度的影响是长期性的,因此即时的对经济的影响不甚明显。所以短期内的各种物价竞相攀升,只能说明一件事情,就是通货膨胀了。而对比近三个月来的货币发行量,不难发现,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呈节节上升趋势,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更是同比增长超过18%。这印证了目前持续高位的CPI折射出来的通胀,与多发货币有关。
    而所谓游资进入对资产价格的推高,经济结构造成的长期农产品以及人力资本被低估、现在需要回调,以及只有部分产品价格上涨等现象,只是在钱多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不同形式,游资是外来的钱进一步增多,而经济和市场结构失衡说明的是多出来的钱分配不均衡而已,但这并不改变钱多的事实。
    一段时间来小幅调整准备金率的货币政策,其政策的时滞效应现在还很难估计。而要求央行考虑热钱的走向来决定其货币政策,无疑是对央行独立性的极大干预。央行的位置应该是根据经济形势来安排货币政策,热钱也会根据央行的政策来调整自己的走向。现在反而要求央行考虑热钱的走向来定自己的政策,希望避免被热钱“猜中”,这就陷入了一个循环怪圈。事实上,通货膨胀就是目前最大的金融风险,越南就是一个明证。
    至于说要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之类的“调整政策”,似乎都在召唤政府“看得见的手”进行干预。这会进一步加大经济波动的风险,而与央行的政策目标背道而驰。通胀是一个货币现象,因此“收货币稳通胀”就是目前央行应该做的事情。至于何以目前央行的货币政策步履维艰,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央行的独立性不足。是以增强央行独立性,使得人民币对应一篮子的商品和服务相对稳定,也就是给货币下一个“锚”,才有助于解决通胀难题。

  相关稿件
· 5月CPI增长3.7% 欧元区通胀压力明显大增 2008-06-17
· 八论通胀无牛市 2008-06-16
· 抑制全球通胀需大国负起责任 2008-06-16
· 专家:升值治理顺差通胀作用有限 2008-06-16
· 汇丰晋信蔡立辉:合理配置资产 抵御通胀 2008-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