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流入的三大破坏性效应
    2008-06-05    作者:马涛    来源:证券时报

  从2002年我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以来,热钱开始大规模涌入我国。热钱的大规模流入给我国的经济和金融环境造成了极大的不稳定。
  首先要警惕热钱流入的“羊群效应”。热钱主要由各种私募基金、对冲基金、投资基金和石油美元等投机性和流动性极强的资金组成。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加息预期泛滥的情况下,某个强势基金在我国的一丝投机行为,就会主导整个热钱的流向,产生投机上的跟风行为。
  其次,必须警惕热钱流入的“马太效应”。由于热钱的短期性、套利性和投机性,它们势必要把目光盯在一些短期内即可获得高回报而又低风险的行业上。我国刚刚发展起来的汇市、楼市和股市成为它们炒作的首选。一方面,不断涌入的热钱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另一方面,涌入楼市、股市的热钱,不断抬高着资产价格,制造经济泡沫。而这些因素又吸引着热钱的疯狂流入。由此,在汇市、股市、楼市上,出现了“价高者越高,价低者越低”的恶性马太循环。
  此外,我们还必须警惕热钱流出的“蝴蝶效应”。这种效应巨大的破坏力会在经济形势发生逆转时爆发出来,世界经济出现一点风吹草动,热钱凭借其敏感的“嗅觉”就会迅速做出反应。美元触底反弹是迟早的事情,美国经济预计下半年复苏,这就增加了热钱大规模撤离我国的风险。楼市、股市一旦出现资金大规模地迅速撤出,资金链就会断裂,引发经济泡沫破裂,会波及整个金融领域,使我国经济“大起大落”出现震荡。
  为了防止热钱大规模流动对我国经济的制约,我们在加强综合监管的同时,应当考虑给热钱制造一点“噪声效应”。通过稳定人民币预期,加强对某些领域的监管,打乱热钱的投机计划,从而削弱热钱流动对我国经济的各种破坏效应。

  相关稿件
· 境内房企融资难成热钱流入机遇 2008-06-05
· “热钱”的规模到底有多大? 2008-06-03
· 对热钱流入的四个认识误区 2008-06-02
· 防患于未然:监控热钱要做好5方面工作 2008-06-02
· 热钱流入加速或警示大规模撤出 2008-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