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流入加速或警示大规模撤出
    2008-06-02    作者:王勇    来源:证券时报

  今年以来,各方面的数据和估计表明,随着人民币升值的加速,国际热钱流入我国的速度也明显加快。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人民币已累计升值5.32%。人民币升值速度之快,出乎人们意料。笔者认为,当前的人民币升值,主要是受美元加速贬值的拖累而被动升值,除此之外,还有国际热钱大规模进入的助推作用。

国际热钱流入加快

  国际热钱进入我国的速度和规模,整体上是逐年递增的。今年第一季度,进入我国的热钱就达到创纪录的851亿美元,这个数字已超过2006年全年进入我国的热钱数额。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统计都是根据官方数据的估算,至于从地下进入我国的热钱的规模,还没有计算进来。目前,国际热钱主要是通过FDI途径进入,其次是虚假贸易途径,而地下钱庄由于其安全性较差,逐步退居末席。在进入第二季度以后,热钱通过上述途径流入的势头仍在继续,甚至和第一季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笔者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热钱流入我国最大的动力首先是因人民币不断升值而套汇,其次是中美间存在利差而套利,最后是为了套取资本溢价。因此,国际热钱会否出现快速流入后再快速流出,就要看这三个条件会否出现逆转。而早在今年5月初,笔者就曾经提出有六个原因或导致这三个条件出现逆转:一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存在着不稳定性,而且经济发展成本被低估和扭曲;二是处于全球产业分工中低端的我国,GDP含金量低于欧美和日本;三是我国部分产业外资处于主导地位;四是今年以来CPI连创新高,通货膨胀压力较大,人民币购买力实际上已下降,人民币有15%-20%的贬值空间;五是美联储已明确表示不再降息,而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年内继续加息的可能性也很小;六是年内我国连续遭遇特大自然灾害。
  由上述六个方面条件垫底,再反观目前热钱流入体现出来的一系列征兆,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大震之前蟾蜍大规模上街的道理一样,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要严防人民币大升之后的大贬,防止热钱大进之后的大出。

积极限制热钱流入流出

  多项措施并举控制热钱流入。外汇局和银监会应要求银行加强对企业包括贷款在内的资金用途明显与原来申报项目不符的项目和对账上存有大量现金、基金和股票的外企的监控,同时要求银行加紧上报境外尤其是香港居民存款的数据和情况,并要求他们加强对外汇存款以及结汇业务的核查;外汇局应开展针对银行外汇资金来源、运用以及资产负债表外业务等有关外汇业务的专项检查,重点监测跨境关联交易、离岸账户以及个人外汇交易的资金流动情况;工商部门应对外商投资项目资金用途进行长期跟踪,对在一定期限内尚未投资于原先申报项目的企业重点调查,必要时应给予吊销执照、罚款等处罚;建立市场价格信息库,提高识别用贸易渠道转移热钱的能力;降低国内每人结汇额度,取消个别银行在结汇方面的特殊政策;对可疑的客户进行重点调查,并及时汇报给有关监管机构。
  加强防范控制热钱流出。由于热钱的退出主要是由人民币升值预期决定的,了解热钱可能的退出时机,并制定出应对热钱大规模流出的预案,防范由于热钱流出而加剧实体经济、汇率和国内资产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对在紧急情况下要执行的政策与措施,设计好后现在就可以公布出来,以加强透明度,让投机性很强的资金知难而退。

坚持小幅稳步升值原则

  坚持人民币小幅稳步升值原则。坚决反对人民币一次性到位升值的做法,因为一次性到位升值将带来重大风险,假如人民币从目前的汇率水平一次性升值15%至20%,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就到了5.94%至5.60%,进入了大多数投机者认为人民币已经见顶的区间。这时,如果30%至40%的投机资金突然撤资,就可能导致人民币大幅贬值、热钱迅速套现回流。
  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存在着金融体系不健全、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在资本项目开放和本币可兑换中发生了一些风险,有些甚至发生了危机。因此如何有序地、稳妥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就成了我国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当前,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放松部分管制的同时,需要不断改进和加强审慎性监管,防范国际资本流动的冲击。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

  相关稿件
· 人民币加速升值 监管部门密切关注热钱涌入 2008-06-02
· 海外热钱追逐优质股权 2008-05-21
· “热钱风险”的关键是经济增长质量 2008-05-16
· GDP缩减指数大涨 热钱或进一步增加 2008-05-15
· 热钱可怕,应对之策阴差阳错更可怕 2008-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