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财经官员的一言一行都备受关注,货币政策当局的委员们都会被媒体“围追堵截”。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央行副行长苏宁表示,根据央行对过去几年数据的监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或减少并没有导致股票市场的上升或下跌,在货币供应量和股票市场之间,不存在高度相关。而居民存款则与股市预期密切相关,股票市场价格上涨时,居民存款活期化倾向在增加。 言下之意是不是说股市的涨涨跌跌与货币政策无关,只是人们对预期价格判断的行为选择?我们继续大胆假设,如果居民存款与股市预期密切相关,今后央行会不会通过这个指标来调控?在股市狂热时,央行是不是要抑制存款活期化?希望这些仅仅只是假设和猜想。 货币供应量与股市涨跌相关性真的不高吗?苏宁认为货币供应量与股市之间不存在高度相关性的主要依据是:2002年M2处于25%,中国股市萎靡不振;2007年M2处于17%,而中国股市却处于6124点的历史高位。 在我看来,这仅仅是牛市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只是看到“地球”的一半;而另一半的“风景”又是别的模样。2008年,我在研究股票市场和流动性之间的关系时,将近20年美国、日本、中国的股市走势与流动性走势图叠加之后,发现股市上涨未必是流动性推动的,这与苏宁的依据一致;但反过来看,每当流动性紧缩时,股票市场的熊市则与之相随(唯一一次异化是2007年2月份,中国央行一路紧缩,但股市一路上涨)。另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1959年至2003年期间,19个主要工业国家的股票市场总共有52次泡沫破裂,其中每一次下跌都与货币紧缩息息相关。 这两组数据证明,货币供应量与股市之间并非没有关系,而是另一种正相关关系,我们的货币当局不能忽视二者之间的关系。因此,我建议央行在执行紧缩政策时要“悠着点”,不宜过度强化加息预期。我们的外汇管理部门现在管不住大量
“热钱”的涌入,一旦推出紧缩政策,势必强化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会加剧“热钱”涌入、博利。 央行在2007年启动的上一轮“紧缩”,不但没有遏制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也没有抑制“热钱”的涌入,更没有制止通货膨胀的发生,相反是CPI一路飙涨、股市从3000点迈向6000点、楼价一路攀升、流动性不减反增;而与此同时,上一轮的紧缩“紧死”了一大批中小企业,严重打击了我国的实体经济。因此,我们在这一轮调整货币政策时,一定要吸取上一轮的经验教训,货币政策切勿盲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