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停滞显示世界经济未走出险境
英国《独立报》刊登文章
    2010-01-22    作者:阮江平/编译    来源:经济参考报

    英国《独立报》日前刊登斯蒂芬·金的一篇文章,文章认为,日本停滞的经济警告我们,我们尚未脱离险境。
  许多年前,斯蒂芬·金专门负责报道日本经济。他在文章中说,1990年,对日本经济最大的担忧是通货膨胀。尽管日本股市已开始了下跌的漫漫长路,投资者以为此前的过热会导致价格大涨。毕竟,这个经济体一直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张。日复一日,更高的通胀无疑不可避免。
  一年后,通胀在一个不高的水平达到顶点。经济在走软,不久,日本银行开始降息。当时,斯蒂芬·金自信地预测日本经济增长将会复苏,认为货币政策会起作用。但他错了。利率一降再降,但日本经济没有多大起色。股价时不时出现反弹,有时反弹幅度还很大,但却无济于事。经济完全迷了路,堆积如山的债务、陷于困境的银行体系以及持续下跌的地价制约了它的发展。
  文章认为,日本陷入了真正的大麻烦。它的问题是“资产负债表收缩”,公司努力偿还债务导致了需求下降、增长减速、利润萎缩、坏账、银行虚弱无力以及股价下滑。这正是一个更大规模的凯恩斯“节约悖论”。他的理论很简单:要是人人都想多存钱——或者偿还债务——需求缩减的幅度可能足以使收入下降,导致所有人存的钱实际都减少了。
  文章写道,随着2010年的推进,我们将看到美国、英国以及西欧部分国家是否也会遭遇跟日本类似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前景还不错。跟日本人不同,大西洋两岸的决策者都迅速制订了刺激计划,以免金融危机扩散得太广。利率很快下降,还采取了所谓的非常规措施(包括动用印钞机),政府大肆借贷,那架式仿佛是过了今天就没有明天。
  这一切都是不错的、明智的凯恩斯主义做法。但是,同样也有坏消息。到目前为止,西方世界这场危机的规模远远超过日本通货紧缩的初期。日本这些年来遭受了相当多的批评,但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的问题刚开始显现时,经济活动并没有崩溃。更重要的是,尽管最近几个季度采取了那么多凯恩斯主义的措施,西方的家庭和公司的表现却越来越跟当年东京的家庭和公司没什么两样。
  凯恩斯式刺激计划是以如下观点为依据的:如果听任其自行发展,市场经济可能会导致失业率持续停留在高位,因为需求不够。假如能够提振需求,失业就可减少。提振需求的机制通常是将货币政策(降息以减少借贷成本、鼓励冒险,同时动用印钞机)和财政政策相结合。潜藏在这一切之下的乃是如下想法:如果来一剂短暂、强效的凯恩斯主义政策刺激,人们的精神将大受鼓舞,经济活动将扩展,达到一个新的平衡水平,并且强劲得足以带来充分的就业。到这时,可以取消货币和财政刺激。
  公正地说,有足够多的迹象表明刺激计划在起作用:工业调查数据在回升,企业比一年前更自信,许多国家的消费者信心也提高了,人们正在调高经济预测。但这一切迹象也曾在日本看到。它们通常预示着日本出现了周期性的改善。但它们对扭转日本结构性的下跌毫无作用。
  归根结底,日本的问题在于失去了结构性增长势头。和所有经济体一样,日本经济有高峰也有低谷,但20世纪90年代真正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长期的增长年率从上世纪80年代的4%左右跌到仅为1%。这的确出人意料,因为当时,很少有预测者和专家预计到这一点。因此,西方世界此刻正享受周期性反弹这个事实不足以排除遭遇和日本类似的后果的风险。
  考虑到给经济开出的政策药方规模如此宏大,迄今为止增长回升的幅度并不算大。资产价格的上升令人鼓舞,但某些资产看起来仍然容易波动,尤其是美国的商业地产。斯蒂芬·金在文章中说,正如我已经指出的,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家庭或企业除了忙着存钱还在干别的。它们的精神看起来仍然十分低迷。
  一个老派的凯恩斯主义者可能坚持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更进一步地放松货币和财政政策。但这种做法受到三个因素的制约。
  首先,有些政府在这方面可能根本没有得到民意的支持;毕竟,工党和保守党都承诺一旦大选结束就削减支出。
  其次,有些政府可能发现,自己有被国际主权债券市场遗弃的风险,无法筹措到资金来维持可预见的未来那庞大的预算赤字。
  第三,只有在决策者了解我们在经济周期中的实际位置以及我们想要的位置时,凯恩斯主义的应对措施才最有效。但从过去几年危机造成的冲击规模来看,一切在很大程度上仍是未知数。假如危机的后果是使产出及其增长率永远低于以前的水平,那么,不管多少刺激计划也无法让我们回到危机前的世界。
  回到日本问题,文章说,过去20年,受宽松的财政政策和名义GDP增长停滞(这是因为增长低,而通货膨胀甚至更低)的影响,日本的预算赤字增长迅猛。名义GDP的低增长对任何政府来说都不是好事。它使国家收入下降,支出变得难以控制。从政治上来看,以低于通货膨胀率的速度增加支出是很容易的事,但宣布削减现金支出要困难得多。于是,日本的预算赤字不断扩大,这部分是因为私营部门的发展持续停滞,令增长处在极低的水平。
  最早对这些问题发出警示信号的是一个关键指标: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剧减。这部分是银行业危机的结果,但事后再看,它主要还是因为资产负债表持续收缩、对资金的需求减少。同样的剧减现在出现在英国和欧元区(美国的情况较难判断,因为美联储几年前已停止发表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数据)。的确,经济体有时会在货币供应增长未有起色的情况下复苏(这有时是因为汇率大幅贬值),但是,我不记得此前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如此多的经济体同时经历如此大规模的货币供应剧减。
  斯蒂芬·金的文章认为,这就是此次复苏的惟一致命弱点。从经济周期来看,我们或许走出了危险的丛林,但从结构上看,我们仍处在黑暗森林当中。

  相关稿件
· 日本央行行长:日本经济有望保持适度回升 2010-01-19
· 21世纪最初10年:日本经济“萎缩的10年” 2010-01-08
· 日本经济拉响二次衰退警报 2009-12-24
· 日本经济经历20年危机 仍未找到出路 2009-12-18
· 出口恐拖累日本经济复苏 2009-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