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彩电迎来第二轮中国冲击波
    2010-01-12    作者:罗清启    来源:经济参考报
    中国彩电正在酝酿新一轮的全球攻势。在美国CES上,中国家电第一品牌海尔推出了全球首台不用电源线、信号线、网络线的“无尾电视”,在世界范围内重新定义了彩电产品,并获得2010年CES“未来科技产品奖”。此举不仅意味着中国彩电企业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中取得全球领先优势,而且也预示着全球将迎来第二轮中国冲击波,与此前的成本竞争模式不同,这一轮的冲击力量来自中国彩电以品牌和技术为支撑的综合竞争力。
  上世纪末,规模放大型路线主导着中国彩电工业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的主要方式是依托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借助中国要素价格低的优势放大产业规模,进而阻击外资彩电。中国彩电利用这一模式在全球市场扮演了“驱逐者”的角色,将外资品牌挤压到狭小的市场空间。然而,随着彩电产业由CRT升级到平板电视,以及外资将彩电制造基地全面转移到中国等原因,中国彩电业这一模式的竞争力开始消失。
  从产业发展角度看,今后国际竞争更多是依托品牌与技术综合实力的竞争,这是改变一个企业在全球竞争位置的关键性变量。当前,国外企业已经开始在品牌与技术上开展“圈地运动”,中国彩电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也必须从品牌与技术两个角度进行突破,实现技术发展与市场消费需求的结合,创造出相对外资企业的综合优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综合竞争力,实现由产业承接向产业替代的跨越。
  未来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的能力,这是企业实现稳健发展的持久动力;另一个是企业与用户沟通的能力,这是决定企业未来市场走向的关键要素,只有将用户需求与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结合,实现消费需求感知与企业创新协调,才能创造新的市场。从海尔在CES上推出全球首台“无尾电视”来看,中国彩电业正逐步向新技术研发与应用领域拓展,这实质上是在世界范围内重新定义了彩电产品,开启了彩电业一个崭新的“无尾”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讲,“无尾电视”不仅是一个新的产品,更是中国彩电撬动全球新市场的战略支点。
  相对日韩狭小的国内市场空间,中国彩电业具有庞大的腹地市场优势。在这一优势下,中国彩电企业可以在新技术研发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应用先进的技术并进行快速市场化,进而形成由我们企业主导的技术标准体系。当前彩电产业正在快速平板化、网络化、无线化,在这“三化合一”的趋势带动下,中国彩电迎来了“弯道超越”的最佳时机。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彩电产业越来越自由化、个人化,不仅要实现内容的自由获取,而且也要实现电视的自由移动,摆脱各种线缆的束缚,为消费者创造更加自由便捷的娱乐生活体验。
  实际上,新产品的推出更是企业背后创新实力的集中表现,此前日本彩电制造业在平板电视领域保持世界领先优势,这源于他们先进的技术创新体系。“无尾电视”的推出反映了中国彩电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已经达到一个新水平。海尔彩电通过基础研发、应用开发、消费开发、集成开发四大模块,实现了从芯片、软件、标准到专利、设计模型的自主知识产权专利群,成为我国近十年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最多的彩电企业,为中国彩电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更多技术话语权。
  在品牌和技术的带动下,中国彩电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谋求更大的市场话语权。截至目前,海尔彩电已经进入欧洲、美国、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全球高端核心市场,率先完成了全球化布局。海尔彩电世界级品牌的建立过程,实际上也是这个品牌在全球被承认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海尔彩电已经经受住了全球各地消费者的严格考验,正在以更快的速度抢占全球市场,改写全球彩电产业版图。2009年,海尔电视实现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倍速的增长。
  中国彩电前20年的发展战略,实质上是单一的低价格生产要素依赖化的生存,这是我们只发展出了工厂而没有发展出世界级品牌的真实原因。当前全球彩电产业的竞争已经更多的是基于品牌与技术之上的、满足消费需求的价值供应竞争。中国彩电业可以利用产业转型的契机,逐步实现类似“无尾电视”这样先进技术的创新性利用,继成本竞争之后以品牌和技术冲击现有的彩电市场格局,实现彩电业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
  相关稿件
· 彩电消费步入“80后”轨道 2009-10-21
· 中国彩电业振兴路线图浮出水面 2009-10-21
· 中国彩电业转型需要“龙头”开道 2009-09-28
· 长虹锻造彩电工业国家竞争力 2009-09-28
· 彩电业加速转型 2009-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