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虹新型等离子显示屏后端工序专注的员工。(资料照片) |
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崛起的筋骨,而自主创新的主体则是企业。事实上,中国彩电业每一阶段划时代的前进与突破都与领袖企业的自主创新息息相关,而被喻为“中国彩电大王”的长虹,更是将自主创新变成了企业的内在基因,在中国彩电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推进作用,并在中国彩电市场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跨越产业壕沟
9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份,我国液晶显示面板的进口额为167.17亿元,集成电路的进口额为117.68亿元,成为家电行业进口的两大关键品类。
数据背后折射着中国彩电业的悲哀。在辉煌的CRT时代,中国彩电享有“全球产量最大”“全球市场份额最多”、“全球竞争力最强”等众多美誉。然而,随着平板时代的到来,CRT的竞争优势一夜之间消失了。
产业界的新摩尔定律认为,每个新技术都会经历壕沟期,关键在于采取适当的策略“跨越壕沟”。在这方面,中国企业和国际企业展现出截然不同的两个市场策略。
以平板电视为例,跨国巨头们往往选择一个具有绝对优势的细分市场并在其中获得成功,然后再逐个占领相关的细分市场。在获得足够的力量、产品足够成熟之后,立即将精力投入到大规模建设面板生产线上,并不断研发改进品质,来牢牢扼住产业上游价值链资源。
而众多中国企业则采用一种类似“诺曼底登陆”式的方法来进入。比如在平板电视高端市场,中国企业通过供应链谈判大量订货获得批发优势,然后在市场发动价格战,扩展渠道,全速出货,将平板电视的价格迅速下调以夺取市场份额,并通过造势赢得心理优势。
这样的做法显然和摩尔定律背道而驰,因为没有核心技术,就无法控制产业价值链的上游甚至中游“国产品牌无法形成独特优势,等到进入产品生命周期的后半段,接踵而来的又是在行业性亏损中四面楚歌。
在这样的背景下,同样感受到产业压力的长虹通过收购韩国等离子鼻祖欧丽安等离子公司,并整合彩虹、长虹的自有技术,在短期内借助资本手段掌握了等离子面板的研发和制造技术,拥有了完善的等离子面板核心专利和一支有量产经验的研发、管理、生产团队。
等离子项目只是长虹在核心部件领域的重要举措之一。2008年4月28日,长虹总投资7.05亿元规划年产能达到1200万片(以1英寸计)的OLED显示屏生产线项目在成都破土动工;2009年6月,长虹宣布与台湾友达光电合作,进入液晶模组的开发与生产,首期将建设四条玻璃基板与背光模组组装制程生产线,最终实现对液晶电视的深度布局。
在长虹内部,投资建设等离子的方式被称作“修道”,即通过资本手段,迅速掌握核心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液晶的发展路径则是“借道”,一方面通过“屏+模组+整机”一体化设计制造等有利于资源匹配,形成产品差异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为整机生产稳定部件供应。在“修道”和“借道”之外,长虹还用“循道”的方式布局OLED技术。所谓“循道”,即看好一种前瞻性技术,便有意识投入,一旦产业时机成熟,可以迅速规模化。至此,在电视平板化的发展趋势中,长虹构建了一套平板电视产业发展的立体式战略布局。
显而易见“生产一代、研制一代、储备一代”已经让长虹走上了一条着眼于高附加值产业的全球化竞争的道路,“延伸产业价值链”是中国制造从低端向高端转型的必由之路。因此,长虹全面布局上游产业链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为中国平板电视产业探索了一条自主创新寻求突破的路径。
构建新商业模式
在一系列战略布局的背后,长虹的商业模式和竞争路线图也日益清晰——在实现企业技术、市场、规模化制造、产业链控制等各方面的竞争优势后,全面提升企业的市场规模、销售利润和行业话语权。
回顾CRT时代,中国彩电业凭借价格优势、渠道优势和产业的规模优势,形成了强大的产业竞争力,从而改变了国外品牌一统天下的格局。如果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中国传统彩电产业,会发现中国CRT电视时代取胜的关键原因是因为具备了完整的本土产业链(建立起了包括显像管、玻壳、偏转线圈、网板、电子枪零部件等与CRT相关的国内生产加工企业),才使得中国彩电企业拥有了与外资品牌竞争的资源,这就是CRT彩电时代中国彩电业生存和发展的原因所在。
但是到了平板电视时代,全球彩电业的竞争格局被重新打破,彩电的关键部件PDP、LCD显示屏基本上都被外资控制。外资品牌“垂直整合”的竞争模式造成了这样的局面:日韩等外资品牌控制核心面板,并用面板控制中国彩电整机;另一方面,外资品牌又用价格战以整机挤压中国彩电整机,中国彩电业形成“腹背受敌”的局面。
而长虹通过投资PDP、LCD、OLED生产线,在平板电视产业链上垂直一体化的布局,不仅加强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也为中国家电行业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商业竞争模式。
长虹将是未来以供应链为纽带的产业资源的整合者,也是家电新的商业模式的创新者。长虹打造垂直与横向整合一体化体系的产业链竞争优势的发展模式,将对中国未来家电产业的商业模式探索与重组有着重要的开拓性意义。
锻造国家竞争力
中国彩电产业的快速崛起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奇迹。中国彩电业不仅在短时间内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彩电工业体系,而且还将中国彩电工业快速推向全球,形成了世界彩电制造基地的地位。
以中国彩电业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产业体系目前已成为世界制造格局的重要部分。不过,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中国制造”在世界制造格局中具有的竞争优势,是因为欧美强国的产业退出空白。实际上,连中国商务部也认为“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总体上仍较弱”。
作为中国最大的彩电企业之一,长虹创业50多年来就是中国彩电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一个缩影,具有极强的标本意义。
长虹是一个始终有梦想的企业。上个世纪90年代,当中国家电市场混战一片,外资品牌大举入侵的时候,正是长虹振臂高呼:“以产业报国、民族昌盛为己任!”从此,长虹成为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探索着一条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突围之路。
纵观长虹的发展历程离不开一条主线,那就是自主创新。创新不但是企业间竞争的法则,更是行业前进的驱动力。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每一次技术、市场战术、总体战略的创新都在影响以及引导着整个产业的发展。因此,彩电业每一阶段划时代的前进与突破都与领袖企业的自主创新息息相关。而被喻为“中国彩电大王”的长虹则在中国彩电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推进作用,并在中国彩电市场占据着不可动摇的领先地位。
长虹对于中国彩电业的意义在于一次次打破了既定格局,引领着中国彩电业向更高的市场层次迈进,并加速了彩电行业的整合与集中,这为彩电行业的整体发展以及与洋彩电的较量积聚了资本与能量。可以说,长虹的魄力来源于前瞻性地观察行业的发展趋势,创造性地预测行业前景。而这些探索性的实践逐渐形成了长虹特有的创新模式,并构成了中国彩电业发展的特有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