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食用油涨价风波后,我国大豆产业中一些政策取向问题再次引起各界关注。《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各方热议的焦点主要包括是否发展转基因大豆、怎样对待外资、如何提高民族企业竞争力三大问题。 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总农艺师刘忠堂说,与国内大豆品种相比,国外一些转基因大豆并不能增产,也不会提高大豆出油率。国外人少地多,每个种植者要管理大量土地,没法人工除草,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大豆被荒草“吃掉”造成绝产现象。目前全球范围种植的转基因大豆主要是抗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即种植这种转基因大豆,再使用相应的除草剂,除草剂只能杀死豆田里的杂草,大豆可以安全生长),主要是解决豆田除草问题,方便规模化种植,并没有改变大豆其他性状,一些品种的产量还要比原有品种低6%左右。 刘忠堂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我国大豆在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设施差、重茬种植的耕作方式不科学以及先进耕作技术难落实。目前世界大豆平均亩产在150公斤左右,美国大豆亩产在180公斤左右。在我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的大豆亩产已连续7年稳定在170公斤左右。 “当前再鼓励外资进入中国大豆产业弊多利少。”中国大豆协会副会长、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田仁礼说。首先,我国榨油行业装备水平已经走在世界前列,跨国粮商带不来更先进的技术。其次,中国大豆加工业生产管理自动化水平已经很高,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差别不大,引进外资不会提高民族企业管理水平。第三,跨国粮商带不来就业。大豆加工企业生产环节基本上都实现了高度自动化,一个日加工5000吨的工厂用工不会超过250人,即使当前国内96家大豆企业都按用工300人计算,全国大豆加工行业就业人数不会超过5万人。 田仁礼认为,在我国大豆产业与国外高度接轨形势下,民族大豆企业竞争力差,主要是与外资企业相比存在“三高”。首先,民族大豆企业储备成本高。企业一年的原料要在三个月内一次性储备,每吨国产大豆要比进口大豆储备成本高70多元。其次是收储费用高。产区加工企业收购农民大豆要面对千家万户,每吨大豆收储费用约80元,而进口大豆不需此项费用。三是产品运输成本高。我国大豆产区并不是大豆产品主销区,而进口大豆到达港口距主销区近,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运输费用平均每吨相差60多元。 “政策拐点”问题不破,大豆产业难兴。专家认为,增加大豆产量的关键,在于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增加对豆农生产补贴,稳定大豆种植面积。当前应建立健全大豆收储审批制度,参照大豆加工行业管控措施,对外资企业进入国产大豆收储物流领域进行监管。在大豆产业内部,应加快加工业结构调整,引导内资大豆加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方式,整合资源,提高行业整体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