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12-18 作者:余丰慧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数据,11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0.6%,由负转正。
笔者注意到,这是CPI2月份同比下降1.6%、6年来首度出现负增长后,10个月来首次转正。一般来说,CPI在低位徘徊甚至一直处于负增长标着经济低迷,说明经济处于不景气阶段。具体表明,社会总需求不足,居民消费乏力,经济发展总动力较弱。我国CPI经过10个月负增长后转正是值得可喜的消息。这表明拉动中国经济的消费这驾马车正在启动,正在提速,这表明我国经济从根本上摆脱低迷、摆脱通缩指日可待。最为值得喜悦的是,在出口受阻,大举投资带来一系列问题后,期盼扩内需特别是提高消费拉动经济动力已经看到了曙光,中国经济正开始转向以消费为主的增长方式上。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CPI由负转正,主要是由食品和居住类价格上涨带动的,目前不存在通胀。而笔者一致认为,这些农产品价格即使有所上涨也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因为,农产品价格市场化程度最高,价格一高就会刺激生产迅速扩大、供给马上增加,价格就会回落。
可怕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公共产品、资源能源垄断产品价格这段时间涨价很快,像得了传染病一样,水、电、气、煤、油、供热等一哄而起都涨价,在垄断经营情况下,这些产品价格一涨了之,无论供给和需求如何变化都不会再下降。这些产品价格对CPI冲击最大,对百姓生活影响最大。最应该注意的是,有这样一种观点非常有害,认为在CPI低位徘徊阶段是改革公共产品、能源资源价格的最好时机。这实际上是不懂经济学的观点。促使CPI由负转正,应该是有效需求真实增长,居民最终消费实实在在增加,促使CPI上升。CPI上升的“根基”在居民消费真实提高、真实增加上。居民消费没有真正增加,而是把公共产品、能源资源价格硬性提高,这是对CPI揠苗助长的做法,不但造成CPI数据虚假而且更加不利于提振居民消费。另一方面是许多对百姓生活生存影响大的价格因素没有计入CPI之中,而实际可能对CPI潜在冲击较大,比如:房价问题。同时,一旦楼市泡沫开始消退,大量流动性可能冲击其他商品市场包括居民消费品市场。再者,物价走势惯性非常大,一旦物价开始上涨,CPI快速回升不是没有可能。
因此,虽然眼前不存在通胀,但是未来通胀预期已经开始增大,对此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密切关注价格走势,防止惯性过大;必须利用货币工具手段,大力回收过剩流动性,防止冲击商品价格;资源能源价格改革必须慎重,防止迅速过猛推高CPI。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