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11-27 摘自11月25日英国《金融时报》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咨询公司麦肯锡一项新研究显示,气候变化很可能加剧中国北方及东北地区本已相当严重的干旱,可能导致这些地区的数千万农民蒙受重大收入损失。 根据这项研究,如果不采取措施准备应对温度上升对上述两个地区的影响,多达3500万的农民可能损失50%以上的收入。 华北和东北地区包括中国一些主要的谷物种植地区,是中国庞大农业部门的一部分主干。不过,这些地区今年经历了半个世纪来最严重的旱灾。在一系列有关气候变化对中国潜在冲击的严厉警告中,麦肯锡的研究是最新一例,它突显了北京方面为什么在过去一年开始采取更为果断的措施,以遏制中国的碳排放量增长。 此份题为《从面包篮到集尘盘?》的报告,是在中国主要规划机构——国家发改委,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的配合下完成的。 报告称,华北地区受气候变化风险的影响较小,因为地方政府已采取多种措施,限制持续干旱的影响。不过,即便是在比较轻度的气候变化情形下,旱灾造成的影响也可能导致中国东北农民的损失上升50%。 “东北地区已经处于临界阶段,”麦肯锡常驻北京的合伙人、研究报告主要作者尤茂庭(Martin
Joerss)表示。“该地区很容易受到气候进一步变化的影响。” 麦肯锡估计,从目前起到2030年,中国每年需要支出250亿元人民币(合37亿美元),以减轻干旱的影响,包括投资于灌溉项目、种子工程、水土保持和水库。 尽管这些措施有望避免高达一半的预期收成损失,但中国还需要扩大农业保险,目前此类保险仅覆盖25%的农民。 与此同时,气候集团(The
Climate
Group)中国区总裁、中国气候变化政策专家吴昌华表示,北京方面正考虑在下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宣布中国排放量达到峰值的日期。 她表示,政府的多数顾问提出,2030年至2040年期间的某个日期将是可行的目标。 预计中国将在哥本哈根会议上阐明其碳排放强度(每单位经济产出的碳排放量)指标。 据吴昌华和了解北京方面内部辩论的其他几位消息人士介绍,中国政府考虑的目标,是到2020年将碳排放强度降低4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