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分不开
    2009-11-26    作者:王君平    来源:人民日报

    最近,一位中药专业博士生进行论文答辩。在4个小时中,他大谈岷当归、益母的分子特点,却根本不提“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藏象经络、性味归经”等中医核心理论。这种把中医和中药分离的现象,引起中医界的普遍忧虑。
    那么,中医和中药究竟能不能分开?中医经典认为,“药为医用,医因药存”,中医中药是
一个整体。在辨证施治中,理、法、方、药相辅相成,共同构成辨证论治的全过程。中医中药这种整体性的根本特征,决定了两者不可分离。而割裂中医中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现实中,基础与临床分开,学中医的不认识中药,学中药的不懂中医。将中医中药人为地分开,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废医存药”,用所谓现代医学的方法来检验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离开了中医的指导,中药的研发可能也会取得一些进步。但更多的时候,这样的中药科研会进入误区。中药一般是复方,而西药往往是单体。如果盲目照搬西医西药思路、方法、评价标准,对中药进行“科学阐释”,结果是中药越提越纯,却达不到临床应用效果。这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中药整体调节,综合治疗的优势。没有中医的介入,离开了中医专家“望、闻、问、切”的功夫,仅借助于仪器设备,无法完成任何一项中药的科研,只能是在一个死胡同里无限制地重复,导致中药的科研在整体上徘徊不前。
    在中药的使用上,同样离不开中医的指导。众所周知,每一种中药及中成药都具有其固有的功能和主治,有一定的临床适应范围。应用时离不开中医的辨证施治。只有对患者疾病做出正确辨证后,才能合理安全地使用中药,并使其药效得到安全发挥,做到对症下药。
    中药是凭着偏性来治病的,以偏纠偏。如果用之得当,正好纠正使平衡恢复,对身体无任何毒害;如果用之相反,不仅不能纠正还能使偏上加偏,平衡破坏得更厉害,那么就不是副作用,而是纯毒药了。中医传统上,就有“桂枝入口,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则亡”。
    然而,现今许多临床医师特别是西医在应用中成药时,缺乏对中医足够认识,或者是根本不懂得辨证,多是“望文生义”或“按病选药”,从而导致了药不对症。如感冒,中医分为风寒、风热。板蓝根是中医用来治疗风热感冒的,而对于风寒感冒不仅起不到治疗的作用,还会加剧病情。
    中医药的发展,离不开中医中药的协调发展。中医是中药的理论基础,中药是中医的主要治疗手段。中医中药只有相互依存,才能相得益彰,造福人类。

  相关稿件
· 我拿什么来拯救你,中医! 2009-10-16
· 收费过低妨碍中医发展? 2009-10-15
· 中医进社区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2009-09-18
· 中医药"简便廉验"缘何不招人待见 2009-09-18
· 中西医并重有名无实中医药渐被边缘化 2009-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