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奥巴马此次访华,无论是否涉及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这一议题都为中美舆论所热切关注。 近来,有关探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报道频繁见诸媒体——这当然不是无缘由的。上个月底,美经贸“三驾马车”抵达杭州,参加中美商贸联委会。该会议将探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纳入了议题中,但美方的态度是刻意模糊,避重就轻。一两周前,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则表明态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近了。 从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来看,就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一传统的谈判议题而言,美方一直是攻守兼顾,不肯轻易相让。美国在该议题不能不谈,又不能让中方轻易谈成的情况下,只好选择模糊原则。在考量国家及本土企业利益的前提下,美方的态度并不令人感到奇怪。这种利益考量既体现在经济层面,也体现在政治层面。因此,以往的拖延也好,模糊也罢,均可看作是一种策略。但是拖延也要有时间节点,一件本可以更为明朗的事情,不能一再模糊应对。 此前有舆论放风说,奥巴马可能会在此次访华期间,宣布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个消息的可靠性未能得到证实——不过,无论此消息的确切程度如何,美国尽快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已是一个合理而必需的选择。在今年7月在华盛顿举行的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上,美方已经承诺,愿与中方加强合作,争取尽快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兑现这一承诺,该是时候了。 奥巴马政府应该推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解决,理由很多。其一,这是中国市场经济目前的自由度所决定的;其二,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愈加浓厚的背景下,在贸易摩擦近来愈加频繁的背景下,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助于缓解摩擦;其三,即便是纯粹的政治经济利益博弈,美方也应当掂量利益的天平,推动解决这个问题。总体而言,美国尽快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对中美关系有利,对自由贸易有利,对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有利。 在国际社会上,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认为,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市场经济临界水平,因此相继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应当说,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及经济自由度在不断得到提升,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通过改革,民间经济不断发育,中国经济的自由度甚至超过美国目前已承认市场经济地位的一些经济体。 人们知道,美国商务部对市场经济地位设定了一定的标准。这并不让人奇怪,但标准本身是个技术问题,而标准常常会与政治、经济利益纠结在一起,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了。当中国的经济自由度超越了一些为美国所承认的经济体时,标准更多显得像个谈判筹码。更重要的是,如学者王勇所称的,市场经济标准的框架并不绝对,应是一个以各国市场经济的共同性为主、差异性为辅的丰富多彩的市场经济区间。美方若硬拿标准来套中国情况,借此一再拖延,不是一个开放、公平的做法。 应该看到,中美间的贸易摩擦近来十分频繁,反倾销案例不断出现。这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回潮的重要表现,也是美国政坛上贸易保护主义情绪高涨的重要表现。事实上,诸多背离自由贸易精神的行动,既伤害贸易伙伴的利益,也会伤害美国的利益。美国若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在WTO的现行规则之下,中国由“转型国家”转变为“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国家,则反倾销案例会大大减少。在全球金融危机并未结束的条件下,中美之间减少贸易摩擦,符合双方利益,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 毫无疑问,中美关系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G2”的提法一度甚为流行,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美理当携手,也确实已经携手共同应对。中美利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诸如美国国债、美元汇率等均牵动着双方的神经。在这种情形下,即便是纯粹的利益博弈,美方也应当顾及中方的利益与感受,而尽快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奥巴马总统此次访华,双方高层的会晤议题将涉及全球经济、自由贸易、地区安全、气候变化、清洁能源、防扩散、核安全等方面。议题众多,也均很重大。而无论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议题是否被纳入其中,奥巴马总统都有责任兑现承诺,推动这一问题的解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