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为何要与BP联手“闯关东”
    2009-07-03    马瑾    来源:东方早报
  6月30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BP(英国石油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以绝对的价格优势,击败了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英荷壳牌石油公司等国际石油巨头,成为伊拉克第一次面向国外开放油气资源开发项目中的唯一中标者。
  按照协议,中石油与BP两大公司组成的联合体将在未来20年里,对伊拉克最大的油田——鲁迈拉油田提供勘探开采服务,如果服务使得鲁迈拉油田增产,两大公司除可在增产部分带来的收入中,如数收回实际投资外,还将按照2美元/桶的价格,从增产的石油中得到劳务费。
   油田勘探和开发是一项风险极高的投资,伊拉克复杂的政治局势和动荡的社会环境无疑加剧投资风险。此外,伊拉克的招标条件还要求,服务项目中标单位的生产经营必须接受伊拉克官方的“共同管理”,这进一步削弱了经营单位自主管理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在如此苛刻的条件下,中石油-BP联合体的主要竞争对手的报价都在20元/桶以上,中石油与BP两大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不仅接受如此低廉的报酬,而且作为联合中标,项目获得的收益还需要在两大公司之间进行再次分配,这些情况都让人怀疑,中石油进行这样一项投资是否合理。
  任何一个经济体对外开放石油市场都异常慎重。作为一个对外开放刚刚起步的石油市场,伊拉克本身也缺乏对外合作的经验,在招标中提出的各种近乎刁难的条款正反映出,伊拉克政府对开放封闭了近30年的油气市场的担忧。这与我国初次向西方公司开放油田勘探项目时的情形有几分相似。1982年,在向西方公司开放的第一轮招标中,BP与合并前的阿科公司也是在接受了一些限制性条款的前提下,签订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个石油合同,获得对中国南海莺歌海区块的勘探特许权,虽然随后的项目经营并没有为BP与阿科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但从那以后,BP公司成功地进入我国极具消费力的石油市场,成为国内众多合作项目的受益者。同时对外合作带来的技术、资金与先进的管理生产经验,也使得我国石油市场对外合作的大门越开越大,真正实现了内外“双盈”。
  据统计,目前伊拉克石油的探明储量约占全世界总储量的9.3%,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7%,储采比约为6.8%。成功取得鲁迈拉油田项目,为中石油进入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伊拉克石油市场奠定了基础,对于回避国内石油资源相对稀缺对企业发展的制约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目前中石油对海外项目的管理和运作过程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完备的技术力量、过硬的施工队伍和相对便宜的劳动力成本是我们具备的优势,但不熟悉海外市场规则、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对大型海外项目的管理经验不足等因素是造成中石油海外项目管理成本高于国际同类企业的重要原因,采用与BP合作竞标的方式,参与伊拉克项目的投标,正好可借用BP丰富的国际油田合作经验和出色的项目管理能力弥补自身的不足,大大增强了项目成功的可能性。同时,也为中石油学习管理经验,掌握海外项目的运作规则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对未来独自应对海外油气项目大有裨益。
  尽管低廉的价格和复杂的外部因素减低了中石油在此次伊拉克项目中获利的预期,但应该看到,这个“闯关东”项目背后,是中石油进军海外的清晰战略。(作者系大连商品交易所博士后)
  相关稿件
· 中石油BP联合中标伊拉克最大油田 2009-07-02
· 中石油获伊最大油田开发合同 2009-07-01
· 加速进军金融业 中石油收购金港信托 2009-07-01
· 中石油昆仑润滑油抓住市场化危为机 2009-06-26
· 中石油有望参与开发伊朗天然气项目 2009-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