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监管前景莫测下的中国策略
    2009-06-24    陆志明    来源:上海证券报

  从两年前的次贷危机爆发,到如今的危机终结初现端倪,虽然世界各国在对危机的认知及治理过程中均不同程度地认识到:世界范围内各国之间的联合监管是规避此类危机再度蔓延的重要手段,但是因急于整治各国内部次贷危机冲击,这一重要政策举措反被束之高阁。时至今日,美国、英国与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均开始讨论金融监管改革议案。在近期举行的欧盟峰会上,欧盟27国终于开始搭建泛欧金融监管框架,同意设立一个欧洲系统性危机委员会(ESRB)。
  就在本周,英国财政大臣达林将公布金融规范改革的蓝图。据相关媒体披露:这份蓝图虽然不是最终定版,但是基本还将维持财政部、央行和金融管理局(FSA)三足鼎立的监管架构,不会把权力大幅移转给英格兰银行(央行);而此前奥巴马公布的美国金融改革计划则将赋予美联储(FED)更多的权力以监管美国规模最大、最具系统关联性的美国金融公司,同时宣布建立消费者金融保护机构来管理普通消费者的非理性行为。
  从表面上看,美国与欧盟呈现出不同的金融体系监管改革倾向。英国与欧盟均主张监管权力分散与相互制约的原则,而美国则倾向于建立一个一体化、全能的金融监管机构来监控市场系统性风险。但是从最近数次会议与市场、媒体的真实反映来看,未来的发展却可能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如欧盟在峰会上争议不断,在关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继任问题上,原本亲近巴罗佐,事实上也得到巴罗佐支持的法、德两国却犹豫不决。这将对未来欧洲系统性危机委员会(ESRB)的前景产生很大的不确定性。试想,如果没有法德两国的支持,欧盟在泛欧监管问题上岂不是举步维艰?而英国在欧盟统一监管问题上严控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执掌ESRB的坚决行动,也使欧盟最终在统一监管领域面临诸多的争议和妥协。
  如果需要英、法、德等欧盟主要成员国相互妥协达成一致,那么这个欧洲系统性危机委员会的作用能力将会被大大削弱,最为悲观的预期是,或许只能达成形式上的统一,而非实质性的共同监管。而奥巴马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也受到社会以及舆论普遍的质疑:如果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权力全部集中于美联储,那么谁来监管美联储的潜在“越轨”行为呢?权力膨胀滋生的腐败是危机最易滋生的温床。
  种种争议和质疑,显示出世界范围内金融监管,尤其是联合金融监管的前景堪忧。当然,这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力量过于强大,绝非朝夕能够改变,如历来强调权力分离的欧洲对于自身利益的诉求过于强烈;而追求个人英雄主义的美国则不会放弃对美联储的造神运动;另一方面则源于现实利益的冲突,如仍在欧元区外的英国不会放任欧元主宰英镑,美国金融机构高层总是逆势为高管加薪等等。
  如果这些现实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协调或者解决,那么世界范围内的监管与联合监管革新将仍未可期。那么对于中国而言,如何积极参与到全球监管合作的框架中来,将是一个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课题。毕竟,现在世界银行将世界经济复苏的希望寄托于中美两国的经济复苏,IMF的增资扩股也向中国频频伸出橄榄枝。
  考虑到即便是在欧盟这样的区域内,世界范围内的联合监管,目前也难以取得真正行之有效的成果,中国在这一问题上仍需保持足够的谨慎。尤其在涉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冲突的地方,可能将比发达国家内部的权利斗争更为激烈。其实,这也是为何历史上南北合作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所在。
  而在预期新一轮南北合作进展迟缓之际,加强以中国为核心的南南国际监管合作,甚至扩展至危机时期的经济交流将是有效的替代措施。这也是在全局整合困难时,实现局部突破的主要战略选择。如果能够有效地加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之间的金融监管合作,并在其中发挥主导性作用,那由此带来的国际政治经济影响力同样不言而喻。(作者系复旦大学金融学博士)

  相关稿件
· 欧盟拟勾勒金融监管蓝图 2009-06-19
· 美欧金融监管:“猛药”还须有后劲 2009-06-19
· 华尔街对金融监管改革方案心存疑虑 2009-06-19
·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方案面临重重阻力 2009-06-19
·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要点 2009-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