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保障要靠调整财政结构来实现
    2009-01-09    江苏 吴学安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日前(1月5日)举行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表示,预计2008年中国财政收入将突破6万亿元。同时根据财政部的最新统计,2008年1至11月,全国财政收入结余超过1万亿元。与过去几年相比,在继续保持了较快总体增长速度的同时,中国财政收入增幅呈现出明显的前高后低走势。这与中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曲线相合,且2008年下半年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的趋势将延续到2009年。预计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增幅将明显下降,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会比较突出。
  从2007年的5万亿元到2008年的6万亿元,虽说从增长幅度上看,相比2007年,2008年的数字显得有些逊色——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5.1万亿元,增长32.4%;而从5.1万亿元到6万亿元,增幅只有18%左右,但从增长绝对值——9000亿元来看,仍是相当可观的。更不用说,与2008年居民收入相比,18%的财政收入增幅,依然远远高于前者。因为,2008年国内居民收入增长率仅为7%,比2007年下滑一半左右。
  从更远的时间跨度看,1978年到2007年,中国财政收入从1132亿元增加到51322亿元,30年间增长了44倍,年均增长14.1%。但另一种现象也不容忽视。与30年来中国GDP的年均增速9.6%相比,财政收入增长是前者的1.5倍。这无疑是经济发展成果分配过分向政府倾斜的结果。尤其是近5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8%,都远远低于财政收入的增幅。财政收入增长一枝独秀,固然能够为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提供必备的物质基础。但财政收入在GDP中占比过高,势必造成对民众收入的过度挤占,不仅影响民众的消费能力,也会对民生必需保障带来负面影响。
  自10多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内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已由60%以上逐年下降到目前的不足40%。此次华尔街金融风暴发生后,国家及时出台了4万亿投资计划,继续把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作为经济转型的方向,如此必然要求加大财政对民生保障的支出。而政府能否履行民生保障的财政职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依靠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来实现。
  客观地讲,民生开支在我国整个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并不高。尤其是政府对基础设施等硬投资的偏好,以及政府行政支出的增加,都会导致偏离公共财政民生保障的方向。政府要加大在公共投入尤其是民生保障领域的投入,既需要通过减税、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更需要完善就业、教育、医疗等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让广大居民有钱消费、敢于消费,才能启动“内需时代”。
  相关稿件
· 鲍淡如:上海决定提高系列民生保障待遇标准 2008-03-26
· 江西:新增财力2/3用于新的民生保障工程 2008-01-04
· 吃穿住行,奏响2009年民生畅想曲[图] 2009-01-07
· 2008年财政部门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新进展 2009-01-06
· 财政支出 民生为先 2009-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