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一些行业企业经营困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成为当前和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了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在此次出台的意见措施中,把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满足合理资金需求放在了突出位置,银行的信贷支持涉及民生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发展、就业、居民消费等诸多方面。比如,加大对民生工程、“三农”、重大工程建设的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部门,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农村;探索发展大学毕业生小额创业贷款业务;支持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支持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等。这意味着,在我国目前仍以间接融资为主要模式的情况下,银行信贷作为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贷款的主要渠道,将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居民消费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满足市场对资金的合理需求,各家银行也积极行动起来,及时调整信贷计划,信贷投放力度明显加大。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金融机构新增贷款4769亿元,新增贷款主要流向了企业。今年前11月新增贷款达4.14万亿元,提前实现了今年新增贷款超4万亿元的计划目标,货币信贷的稳定增长,为扩大投资、拉动消费、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增加信贷支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控制金融风险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对银行来说,需要正确处理好金融促进经济发展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在经济下行时既要避免盲目惜贷,又要切实提高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质量,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在信贷投放上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业发展。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对基本面比较好、信用记录较好、有竞争力、有市场、有订单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同时,适当控制对一般加工业的贷款,限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
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仅靠银行业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各部门加强政策的协调配合,为银行的稳健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比如,设立多层次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落实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贴息等扶持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按增量给予适度的风险补偿;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等。只有经营风险降低了,资产质量提高了,有借有还,良性循环的机制建立了,银行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