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最近出现的反常走势引起了各界广泛的关注,甚至各种猜想。截至12月3日,人民币连续走低,甚至三次触及“跌停”线。多数观点认为,人民币不具备持续贬值的基础,并且,在当前环境下,如果将贬值作为刺激经济的一项策略,也不合时宜。 对此,首先需要关注的是,人民币近期的表现并不是偶然的。至少有两点暗示了这一点。其一,人民币近期的贬值符合市场预期。目前市场上弥漫着人民币贬值的预期,无本金交割的远期人民币汇率(NDF)市场上显示一年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贬值至7.20的水平,而12月3日的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为6.85。这意味着即便近来人民币连续贬值,按照市场预期,还有相当一段的贬值历程要继续走。 其二,人民币近期的急贬也符合政策面的暗示。在最近的2008年第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首次不再出现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策略(主要是增强人民币汇率的弹性)的讨论,这一点不应该被忽视。更为直接的信号是,央行周小川行长也表示,不排除人民币贬值刺激出口的可能性。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实际上是放缓升值)一贯被外贸出口部门所强调。 此外,人民币贬值其实符合近期国际市场的动向。我们不应该忽略,人民币异常急贬的背景是美元汇率近期的显著升值。美国的去杠杆化使得国内流动性收紧,由此美元汇率反而出现与其基本面不相对应的一轮升值,从而带动了人民币的坚挺。如果像国际收支数据所显示的,中国近期出现外资流出的迹象,那么外汇市场上的美元可能在短期内突然变得紧张,从而为人民币贬值打开了市场空间。汇率当局可能倾向于认为这是市场自然的调整,因而允许人民币出现贬值。这或许就是这次人民币急贬的机制。 最后,人民币升值可以看作是摆脱过度依赖美元的一种努力或者尝试。当前美元走出一轮对欧元等主要货币的独立行情时,人民币没有义务跟进美元的独舞。人民币暂时脱离与美元亦步亦趋的节奏有助于调整人民币对欧元等其他货币的汇率。从基本面上,人民币在当前没有对欧元等货币升值的条件。也就是说,放在最近一段时间看,人民币对欧元等货币并不存在所谓急贬的现象。 从这个角度说,人民币急贬与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其实也并不矛盾。人民币已经放弃盯住美元单一货币,转而参考一篮子货币。而在这一篮子货币中,中国有可能在某段时间内降低美元的权重。 笔者预计,人民币不大会延续急速贬值,但估计贬值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在其他多种货币对美元出现明显贬值的情况下,人民币为什么不能和它们一样对美元适度贬值呢?这其实只是一个合乎常理的调整,而不应该上升到某个战略的高度去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