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全球金融秩序的“欧式难题”
    2008-11-13    陆志明    来源:上海证券报

    在11月初结束的欧盟峰会上,以法国为首的欧盟主要国家提出了国际金融体系重建的基本“蓝图”,并准备在即将到来的11月15日全球金融峰会上向世界各国正式发出倡议。

    差不多同时,中国、俄罗斯、印度与巴西“金砖四国”11月7日在巴西圣保罗举行财长会议,就如何改革国际金融体系、让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等问题交换意见。
    从非美元发达国家与新兴发展中国家的集体行动中不难看出,以美元为首的旧有国际货币体系已经深深地伤及了非美元国家的经济利益。无怪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施蒂格利茨在接受德国《镜报》采访时公开表示:基于美元的全球外汇储备体系马上就要过时了。
    事实上,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了美国输出次贷危机、吸纳全球投资的主要通道。而以美元外汇储备为主的其他国家则不仅承担了美国需求衰退带来的实体经济损失,同时还必须为美国分担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和危机治理压力,即使是欧盟这样的发达国家经济体亦不能置身事外。毕竟在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下,拯救美国经济也是在为自身的经济复苏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基于美元货币体系——全球其他国家为美国买单这一简单逻辑,要实现“风险——收益对等”、“风险自担”的市场化经济原则,那么必须改革现有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施蒂格利茨表示:现有的金融结构不仅是不完美的,而且是不公平的,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至少要在现有的国际货币金融监管框架下重新整合,提升非美元货币的金融地位,提高非美元国家的国际金融机构话语权。使现有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更多的体现其全球性与国际平衡特征。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11月8日表示,世行计划把发展中国家在世行中的股份比例提高到44%,以增加发展中国家在世行的发言权。
    但是,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重构实质上反映的是美元霸主地位的削弱,多极世界其他各极力量在金融货币领域的崛起。多种力量要想取得新的平衡,势必要在各项指数和各种场合下“明争暗斗”一番,而多头决策的最终选举结果,往往离最初的政策意图相去甚远。从目前来看,很可能难以摆脱美元为主导的霸权地位。这堪称是国际货币金融新秩序重构的“欧式难题”——多头民主决策,进展缓慢而效果难尽人意。
    以现有的国际金融政治力量分布格局,欧元无疑是继美元之后最有潜力的国际储备货币,因而欧盟作为一个整体是目前最为积极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重铸倡导者。但是在欧盟内部同样纷扰不断,虽然萨科齐声称欧盟内部就全球金融改革方案达成一致,但实际上瑞典首相就赖因费尔特就强烈反对法国提出的改革方案:目前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改革更需要的是一些好的规则,而非许多模糊含混的方针。
    除了欧盟之外,受制于目前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受此次次贷危机冲击较大的主要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并未表现出对参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重建很高的兴趣。虽然遵循风险与收益对等、“参与热情与参与收益”对称的原则,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只会在自身利益范围内有限的参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重建。
    但是值得指出的是,次贷危机与美国政府对美元的放任政策削弱了美元的国际货币霸主地位,这也是中国改变长期以来以美元为主导的外汇储备体制的重要契机。完全置身事外显然不符合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而寻求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如金砖四国共同提出自身的国际货币地位时机也尚未成熟。
    现实可行的选择是有限参与,但是要在可能的范围内积极提升本国的货币金融地位。尤其是在多头民主决策的机制下,充分发挥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地位,联合各个发展中国家积极提高自身的发言权。在国际金融监管领域中,加强对发达国家的监管必须要有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参与。否则,光依靠发达国家内部的自我监管,势必难逃发达国家将金融危机转嫁发展中国家的厄运。

  相关稿件
· 我们需要什么样国际金融秩序 2008-11-06
· 重建国际金融秩序也给中国一个机会 2008-10-22
· 重建国际金融秩序也给中国一个机会 2008-10-22
· 调整国际经济金融秩序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 2008-10-21
· [直击华尔街风暴]创建新的国际金融秩序尚早 2008-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