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财富:一种经济符号?
    2008-11-10    阿隆    来源:中国青年报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之后,华尔街金融风暴一触即发,投资银行神话一朝破产。雷曼兄弟、美林这些原本富可敌国的金融大亨,其天文数字般的巨额财富,在极短时间内迅速缩水,甚至被蒸发净尽。过去这些金融机构一直被视为全球金融服务业的领头羊,它们甚至也是美国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金融资本主义强权的象征,是庞大金融财富的创造者和拥有者。但在这次危机之中,它们不得不向政府求助,恳请国会山批准救市方案,利用纳税人的银两为其埋单。

    虚拟财富价值过山车般的涨跌,就像金融帝国里上演的一部惊悚大片,让我们这些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初次试水的观众,看得头晕目眩,胆战心惊。许多人禁不住慨叹,原来虚拟财富会坐吃山空,而只有现实财富才能坐地升值。但真正让人困惑的难题在于,我们每个人是否能够和虚拟财富完全绝缘?而所谓现实财富,是否又能和经济泡沫隔离开来而独善其身?
    现代经济体系日益精致复杂,财富的表现形式五花八门,人们拥有财产和积累财富的手段和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按理说,财富就是财富,怎么还有“虚拟”一说呢?
    有人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我们说他拥有精神财富;有人内心丰富,虽粗茶淡饭,家徒四壁,仍追求审美情趣和高雅格调,我们说他是精神生活上的富翁。不过,从经济角度来看,这类财富都是比喻意义上的,它们当然具有人文价值,但这类知识、技术、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通常只是被当做劳动力的一部分特质。即使能够通过市场换得收入以及商品或服务,它们通常也不被当做经济意义上的财富,除非它们被当做资本要素而不仅仅是劳动要素,纳入商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之中,它们才向经济意义上的财富迈进了一步。企业对高级管理人员实施的股权激励计划,恰是对人力资本创造财富的价值所给予的一种充分认可。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股权或股票期权,是对其经营及技术开发工作未来收益的一种折现方式,作为一种经济符号,本身就成为一种虚拟财富。
    名山大川,未受污染的自然环境,储量可观、高丰度、易开采的矿藏,物产丰富的土地,这些当然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然财富,但只有在特定的制度安排之下,它们才能成为社会经济系统中的财富,否则它们只是自然资源而已。有些地方宁愿破坏自然生态系统也要搞旅游开发,宁愿采取浪费资源的破坏性的方式滥采乱挖,也要发展采掘业,就是因为那些自然资源既没有明晰的产权界定,也没有用价格来计量,计算到当地的国民财富存量之中。而以自然资源的无谓损耗换来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反被看成创造了财富。
    农业税没有取消的时候,由于农业生产比较收益的下降,不少地方的农民选择外出务工,同时花钱请人来耕种自己承包经营的那份土地。原因是种植粮食作物不但不赚钱,反而要缴纳农业税。这样一来,在土地使用权和承包权禁止流转的情况下,土地不但不是财富之母,反而变成了一种负担;假如再与身份限制结合在一起,土地简直就成了农民贫困的根源。取消农业税之后,一些地块反而被外出务工者抛荒了。而现在,随着农业生产比较收益上升,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又成为新一轮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据说有些务工者已决定回乡筹钱买地了。能够交易和流转的土地,终于被看作创造财富的载体,甚至就是财富本身,而土地使用权凭证也成为财富的符号和象征。
    不必举更多的例证,众所周知,我们赖以生活的经济体系不只是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系统,它也分化和衍生出作为价值尺度、交换媒介、储藏手段、避险工具和财富象征的经济符号系统,货币、股票、债券、期货、期权以及更复杂的衍生工具就是常见的典型的经济符号,它们的创造和流通过程就形成了与实体经济并存的符号经济或虚拟经济体系。
    与物质财富相对应,人们把虚拟经济体系中的财富形式概括为虚拟财富。目前看来,华尔街金融风暴就是次贷危机引起的虚拟财富价格骤然下跌,多种金融创新产品和衍生工具风险齐现所引发的。

  相关稿件
· "网店掌柜":寻找金融危机下的新财富方向 2008-11-10
· 刘海川:“对牛弹琴”开启新财富道路[图] 2008-11-10
· 《胡润百富榜》前20位富豪三周财富缩水1315亿元 2008-11-03
· 亚洲财富论坛首届(中国)年会将召开 2008-10-31
· BCG:中国家庭拥有3.2万亿美元金融财富 2008-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