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8-07-11 作者:高鹤君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近日,看到一则消息,说的是一个身价过亿的老板因为炒房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穷光蛋。原因是,去年房价最高的时候,他屯房69套,但现在房价下跌,被迫将房子全部出手,自己还成了住每月300元农民房的清贫一族。 这则消息说明了我们的很多老板“赌性”十足。这种“赌性”造成我们经济生活中一种奇特的景观:对热门领域的投资像波浪一样汹涌而来,像潮水一样迅捷而退,而且历久不衰。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彩电、冰箱,到21世纪的IT、互联网,到最近的炒股票、房子。汹涌而来的结果是造成价格奇高,以至于相关成本的大幅度提高,使资金的使用效率大打折扣;迅捷而退的结果是造成大量的不良资产,这些不良资产的背后是大批老板的破产。当然,如果某些人善于权钱勾结,就会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各种官员落马。 就拿房子这事来说吧。本来,中国处于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阶段,在这样一个阶段,地产业本来是一个难得的快速发展时机,城市积聚的人口越多,对房子的需求就越大,地产业的发展就越有依托。可是,当老板们的“赌性”发作的时候,味道就全变了。一个人买上几十套房子,有的甚至买上100套,几百套房子,使市场上的需求一下子显得供不应求。这样,房子的价格快速攀升,那些真正需要房子的人买不起房子,使实际需求迅速萎缩。过高的房价当然会成就那些嗅觉敏锐的投机者,在热得适中的时候及时出手,赚取利润。而大多数投机者,特别是那些非常贪婪的投机者,常常是等到了一个高价还要再等另外一个高价,直到最后房子全部压在自己的手中。 这种“赌性”造成的虚假繁荣还有一个后果——吸引一些同样具有“赌性”的老板进入虚假繁荣的产业。进入的人多,相关资源就成了“奇货”,是“奇货”当然就“奇货可居”了。既然“奇货可居”,那些掌握“奇货”的人便自觉不自觉的飘飘然起来。因为那些已经进入、并急切想拿到“奇货”的人会想尽办法获得“奇货”,这些办法无非是美女、金钱,在美女、金钱的链条上还有很多朋友、同事、同学、亲戚等等,这个链条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连接上那些能够提供“奇货”的人。能够提供“奇货”的人当然都是有权有势的,在这一个又一个的环节中,即使他们主观上再怎么样,也难免不被或多或少地影响,至于那些主观上本来就不纯净的人,更容易被拖下水。 这种“赌性”对谁有利呢?对真正的消费者?对相当多的投机者?对掌握资源者?对产业?好像都不怎么好。只是对那些嗅觉敏锐的投机者有利,他们会赚到大把大把的钞票。但是,那些嗅觉敏锐的投机者在这里得手,说不准又会在那里失手,摆脱不掉消长的轮回。 现在是市场经济,投机本来不是一个见不得人的字眼,投机者也不是一个人人喊打的职业。 但“赌性”不同于投机,或者说是一种盲目的投机。以前短缺经济的时代,这种“赌性”或许能够有益于社会。因为什么都缺,敢于下“赌注”往往能够抓住一些空白的产品或产业,为社会提供需要的东西,同时获得巨大的成功。当然,成功之后,需要克制这种“赌性”,回到真正的市场规律上来。现在,市场经济已经高度发达,每个产业都充满了各种各样“聪明的资金”,竞争空前激烈。如果违背市场规律盲目去“赌”,结果大多都很黯然。 所以,在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里,要想获得长久的成功,一定要严戒“赌性”,不管做产业也好,做投机也好,要能洞悉市场的运行机理,从有益于各方的角度思考问题,采取行动,这样才能于人于己都有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