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大地震与灾难意识
    2008-05-30    如一    来源:经济参考报
  校长多年坚持加固危楼,2300余师生震灾中无一伤亡。据新华网报道,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紧邻北川,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创,但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无一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
  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十多天,在无数次被抗震救灾场面与故事感动之后,看到这篇原题为“一个灾区农村中学校长的避险意识”的报道,依然止不住热泪盈眶,既为桑枣中学活下来的2300多名师生庆幸,更为一位普通中学校长能有如此之高的责任意识与灾难意识而感到由衷的敬佩。从自然灾害的角度说,汶川大地震的摧毁力是相当惊人的,但是桑枣中学的经验告诉我们,时刻保持对灾难的防范意识,就能在貌似不可抗拒的天灾面前有效保存自己。
  所谓灾难意识,是指对天灾人祸的降临应该有所觉察与必要防备。也许是太平日子过久了,我们的灾难意识未免日趋淡薄,对灾害的潜在威胁显得有些漫不经心。其实,且不说我国每年都会出现的洪涝、冰雪等自然灾害,就是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的那场举世震惊的唐山大地震,距今也不过刚刚30多年,提起当时墙倒屋塌、20多万人失去生命的惨烈景象,许多40岁以上的国人都记忆犹新。然而,随着岁月流逝,大地震的伤痛逐渐远去,人们对于灾难的警惕似乎也一天天在放松,尽管地球上其他地方不时传来地震、海啸等毁灭性灾难的消息,但麻痹与侥幸心理使得不少人懒得去为不知何时会到来的灾难做应有防备。
  地震之后,很多人提起我们的东邻日本,那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正是因为无数次地震的教训,让他们懂得面对灾难,防范工作是何等重要。可贵的是,这种灾难意识并非仅仅停留在国家与政府层面,而是早已深入到每一位民众之中。从电视上我们看到,日本居民自发组织的地震救护队伍训练有素、非常专业,配备的装备亦相当齐全,他们说当地震袭来时,坐等政府机构救援是不行的,主要靠邻居之间的相互救助。
  对于灾难意识,我们的古人早有明训,比如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再找与此近义的词,还有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等等,意思都是说凡事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而与此相反的成语诸如措手不及、临阵磨枪则在警告我们,对突发的灾害或事件没有准备,是要吃大亏与遭受严重损失的。如果说,物质财产毁掉了还能够重新拥有,那么生命逝去则不会再来。
  也许,面对汶川大地震给四川等地人民群众造成的巨大生命以及财产损失,重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3月14日全国人大结束时记者会上的讲话,更显得意味深长,他说“我们面前的路是不平坦的,要保持头脑的冷静,形势稍好,尤需谨慎。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多难兴邦,汶川大地震再次唤起国人的灾难意识。而灾难意识与责任感是不可分开的。正是本着对全校几千名师生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才能坚持几年不松懈地在学校开展紧急疏散演习,并不断发现学校建筑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哪怕是看起来很细小的瑕疵,也要想方设法予以修整、加固,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学生方能井然有序地撤离,从而创造出2300名师生无一伤亡的奇迹。
  同时,与桑枣中学一样被人们称道的还有“史上最牛希望小学”——刘汉小学等五所希望小学,他们的捐建者也是凭着对孩子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对灾难的防范意识,将学校建成8级地震都无法摧毁的坚固堡垒,不仅有效保护了全体学生,更让灾难中的人们看到人可以胜“天”的希望所在。
  不可否认,人类发展到今天,对很多自然灾难的发生都还无法预测或阻止。但很多实践说明,有了灾难意识,人们就能将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特别是对生命的保护,有防备与无防备的差别很大。因此在痛惜汶川大地震那些逝去生命的同时,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必要反思一下自己,对于灾难的防范意识,你有多少?
  相关稿件
· 四川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原则、措施和影响 2008-05-30
· [文摘•区域+地震]地震造成四川工业企业经济损失逾2000亿元 2008-05-30
· 银行打响地震呆账核销“攻坚战” 2008-05-30
· 大地震进一步加重了重庆楼市的观望心理 2008-05-30
· 降低地震对经济发展影响 2008-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