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准备不足 慎行金融创新
    2008-02-01    刘晓忠    来源:新京报

  当前国内金融机构尚不完全具备开发金融创新产品的专业知识和本土知识,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管理水平以及经营管理者的知识和经验仍然是制约中国金融机构有效创新的主要障碍之一。
  日前,花旗集团公布了2007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的财务数据,并再次为次贷拨备181亿美元,导致第四季度巨亏98.3亿美元,全球金融市场为之恐慌(1月31日《21世纪经济报道》)。

金融创新产品存根本缺陷

  不论是次贷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还是法国兴业银行的巨亏,都把矛头指向一个方向———方兴未艾的金融创新问题。结合1月18日中国银监会召开的创新监管工作座谈会,问题可以延伸到,金融创新中国准备好了吗?
  显然,次贷和法兴事件恰恰反映了当前存在于金融创新领域的普遍性问题———不论是金融监管当局还是金融机构本身在金融创新业务结构、流程、金融机构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者知识经验方面都未能有效地发现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的真正风险。
  随着金融工程学的发展,从专业的角度讲,金融市场完全可以设计出一个相当复杂和精确的金融衍生工具和产品。遗憾的是,越来越多的现代金融危机肇事于金融创新领域,人们发现这些所谓设计精准的金融衍生工具和产品有着根本的缺陷。这些产品在设计中过度地被塑造成了金融机构新的利润增长点,而背离了收益与风险对称和相容的基本原则,导致许多金融衍生工具和产品复杂到连专业的设计者都无法勾勒出风险流程和隐患的程度。另一方面,当前的金融机构治理结构、业务流程和风险管控流程等根本无法有效识别出金融衍生工具和产品所存在的风险,这些风险往往在金融机构内部实质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失控。法国兴业银行事件虽然表面上属于违规操作风险,但实际上深层次的问题恰恰出在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者的知识是否充足等问题上。

国内金融机构储备未足

  当前国内金融机构尚不完全具备开发金融创新产品的专业知识和本土知识。就金融创新的专业知识来看,它不仅需要有一般知识意义上的金融工程学等知识,还需要相对完善健全的基础金融数据。两者的有效结合才能说真正具备了金融创新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虽然我们培育了一批熟悉金融工程学的专业人才,但这些人才缺乏专业的实战经验。因此,当前国内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产品主要以外购为主,导致了大量同质化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而且,由于相关金融基础数据库的不完善、不全面,导致金融创新难以完成模型的设计和测度,更难以提供专业的风险管控流程操作设计。
  在本土知识方面,中国的金融机构,不论是国有的还是新兴的股份制金融机构,都或多或少地带有计划经济的转轨痕迹,其经营模式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非市场逻辑,对本土客户和市场的熟悉程度仍然浮于表面。其风险管控流程更多的是基于监管条例的对应,尚未构筑出完全市场化意义的风险管控流程。如客户风险压力测试、违约阈值的精确度量等等风险管理流程指标尚未形成体系性、制度性、程序性的逻辑体系。另一方面,中国的金融市场仍然属于半管制状态,利率市场化等程度不高,这直接导致了金融机构难以更深入地研究本土知识。许多金融机构风险管控意识并不强,甚至存在风险管控对象错位的问题。许多金融机构的风险管控研究是相对于监管政策而非市场,是如何规避监管风险而非市场风险。这也就是为何中国金融机构的风险都清一色地主要表现为操作风险这一低层次风险的原因。

遽推金融创新后果难测

  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管理水平以及经营管理者的知识和经验仍然是制约中国金融机构有效创新的主要障碍之一。虽然经过股份制改革和上市,中国金融机构都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与西方同行的差距仍然巨大。我们的机构,组织人事架构仍然是行政化和市场化的二元框架,激励共容机制仍然不健全,责任分担机制仍然面临缺位问题,大多数金融机构管理者缺乏市场化运作经验和金融创新的专业素质等。显然,在这种情况下,为金融机构的创新打开空间,难免不出问题。
  最后,有效的金融创新需要风险严格可控的基础金融产品的支持。以资产证券化产品为例,许多进行资产证券化的金融产品,金融机构难以科学合理地表述其风险概率和风险资产的质量等问题。而国内评级机构也由于信息不对称和自身评级能力等问题常常出现评级信用问题。同时,当前国内风险资产的保险市场仍然没有有效搭建起来,风险资产的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一旦这些风险资产的风险在不能科学合理地表述下证券化,将面临着风险扩散的可能,更令人担忧的是金融系统的风险通过金融创新向市场进一步分散很可能变异为社会不稳定问题。

(北京普蓝诺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相关稿件
· 金融市场危机延续 银行业给欧洲经济出难题 2008-02-01
· 法金融管理局:兴业银行董事涉嫌"操纵股价" 2008-01-31
· 美国全国金融公司财报显示2007年亏损严重 2008-01-31
· 中国银监会出台汽车金融公司管理新办法 2008-01-31
· 广东金融机构运作正常 2008-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