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引用什么数据,人们也能看出,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上,同炙手可热的股票相比,公司债券至多只是个跑龙套的角色,甚至都没有一个正规的名分,被笼统地称为企业债券(公司都是企业,但企业不一定都是公司,还可以有其他组织形式)。笔者以为,一个健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要包括较为健全的资本市场,而在较为健全的资本市场上,公司债券扮演的角色不能只是跑龙套,而应该是相当吃重的。 美国名家撰写的《金融市场与机构》一书认为,股票和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债券(中期债券、长期债券和抵押债券)是资本市场的交易内容。至于股票和债券在资本市场上是应该平分秋色,还是应该一主一辅,则语焉不详。从书中提供的数据看,2001年美国资本市场上,债券的发行额是98916亿美元,其中公司债券为56616亿美元,普通股股票总市值是151860亿美元。如果说,股票是美国资本市场上的主角,公司债券至少也是个重要的配角(此外,还有美国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发行的中长期债券)。 中国的公司债券市场没发育起来,原因众多,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在投资领域中,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行政计划色彩浓厚。且不说完全靠政府部门预算内、预算外资金投资的项目,即使是利用市场手段融资的投资项目,企业要是能得到政府行政力量的支持,争取到上市资格,只要把股票IPO了,肯定能圈来钱,不仅不必还本,也不用为如何创造利润,回报股东操太大心。即使被ST了,卖了壳也是一笔大收入。争不到上市资格,退而求其次,去弄银行贷款。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不仅企业不愁,银行也未必真愁,反正是国家的银行,国家的钱。所以企业发行债券,融资的积极性不高。至于那些既上不了市,又在银行借不到钱的企业,自然资信差些,想发债券但难寻买家。 在历史上,公司债券曾对现代企业,乃至现代经济的发展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前面所引述的美国资本市场的统计数据也能看出,公司债券依然活跃在当代西方经济中。笔者认为,在中国,尽快培育起公司债券市场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了。从长远看,中国要实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改善经济结构的目的,特别是要改变企业间接融资比例过大的现象,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必须有一个更为完善的资本市场。而在完善的资本市场上,不能只有股票唱独角戏,公司债券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不是每个需要直接融资的企业都有发行股票的资格,而投资者除了股票外,也需要公司债券这样的投资品。 发展公司债券市场也是缓解当前流动性过剩的现实之策。去年8月,笔者曾在《经济参考报》为文提出“让过剩的流动性流向资本市场”。从目前情况看,确实有不少“流动性”流到了股市。问题在于仅仅股市能容纳多少“流动性”。如今的股价已让不少人有“高处不胜寒”之感。再有更多“流动性”流到股市,进一步推升股价,恐怕对资本市场的稳定与健康未必是幸事。如果能有一定规模的公司债券市场分流,效果肯定好得多。 当然,建设一个比较完善的公司债券市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除了要有买卖双方外,还涉及审核监管、交易、中介、评级以及清偿等等环节,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特别是经历过建立股票市场时因“摸着石头过河”而遭遇到的种种困窘后,公司债券市场的设计不可仓促,应该力求完善,但是也不能因部门的利益之争推宕延误这项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