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中国油气安全要有新思维
    2009-12-16    作者:储昭根    来源:上海商报

    14日,世界上最长的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通气仪式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巴哥德雷合同区第一天然气处理厂举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共同出席了天然气管道的启用仪式。这是中国修建的第一条跨国天然气管道,这一管道开启了中国利用国际清洁能源的新历史。根据协定,从即日起30年期间内每年向中国供应400亿立方米天然气。这几乎可以提供相当于中国2008年天然气消费量(807亿立方米)的一半的供应,对保证中国的能源供应,解决中国的“气荒”意义重大。同时,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通气则标志着中国的天然气来源多元化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如果联想起中俄石油管道线路之争,的确是感慨万千。从1994年俄方提出意向到1999年谈判启动,中俄石油管道线路项目从论证、谈判、签订协议到动工,前后经历了15年,可谓饱受波折。在中俄石油管道问题上,俄罗斯方面一直在中方提出的安大线安加尔斯克至大庆方案与日方提出的安纳线安加尔斯克至纳霍德卡方案之间待价而沽,引发中日相互激烈竞争。而随着中石油与哈萨克油气股份公司2005年8月签署《关于联合开展哈中天然气管道可行性研究的协议》,中国与土库曼斯坦两国政府2006年4月签署《关于实施中土天然气管道项目和土库曼斯坦向中国出售天然气总协议》,中国与中亚的天然气合作迅速提速,才最终打开中国油气利用新局面。
  随着中国在中亚取得突破,中俄石油和天然气谈判才呈柳暗花明、峰回路转之势。今年4月21日,双方签署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两国能源合作才实现历史性突破。从俄罗斯斯科沃罗季诺铺设到中国边境、长度仅为67公里的东线石油管道支线正式开工,承诺从2011年1月份开始,20年期间每年向中国出口1500万吨石油。而俄罗斯建设东线管道支线并长期向中国出口石油的交换条件是中国向俄提供总计250亿美元贷款的协议。
  更为深刻的背景是,受金融危机和油价下跌的双重打击,俄罗斯经济正经历1998年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4月22日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2009年俄GDP将萎缩6%。而俄罗斯联邦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滑10%;今年,俄政府还出现了十年来首次财政赤字,高达2430亿卢布。而且,俄出口中国的原油在何处?该油田何时投产?经支线运输的油到底是贸易用油还是俄对中俄石化合资企业的出资?等等细节不详,再加上俄始终对中国的快速发展抱有戒心,中俄合作仍存变故可能。鉴于俄罗斯在中俄十几年的油气合作中一再出尔反尔,屡屡出现问题,尤其是给中方造成诸多困难和损失,中国对俄的能源合作需要保持足够的警觉,更需要新思维。中国相当多的民众一直心存侥幸,希望能通过中俄的战略协作来解决中国能源等方面的困境,恐怕永远是一厢情愿。对此,我们要有清醒头脑。请看,就在中国与中亚天然气管道进入实质性建设联合体阶段之时,俄罗斯力主并忙着开始实施“沿里海天然气管道”计划。
  另外,中国国内近些年一直反复强调能源安全、“马六甲困局”及美国“石油遏制”。适度关注中国的油气安全问题是应该的,但也不能无限拔高,为中石油、中海油等国有强势油企代言,挤占国内在其他方面的发展资金。马六甲的海盗再猖狂,中国毕竟有更强的海军。美国没有能力影响中东和中亚的石油天然气生产,也没有能力左右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而且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美国派遣极其庞大的海军,对中国实施石油禁运几乎是不可想象,也是根本不可能的。更何况,中美互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跨国公司利润的最重要源泉。中美经济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解决能源问题,除了能源多元化之外,在正视“煤多、油少、气不足”的国情下,我们更需要新思维。我国是煤炭大国,煤制天然气类似坑口发电,在坑口就可转换且转换率高。与煤炭伴生的煤层气即瓦斯自然在我国也十分丰富。中国是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的世界第三大煤层气储藏国。还有,新能源页岩气也可代替天然气。它被称之为近十年国际能源领域影响力最大的革新,有人甚至称其为革命。而这些在中国的实际抽采利用率均很低。替代气源、油源将使能源的供应主体多元化,从而从根本上打破中国能源供给的不确定性。而要真正解决中国的能源供给问题上类似的“囚徒困境”,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最根本的出路是中国经济实现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经济模式转型。

(作者系浙江知名国际问题学者)

  相关稿件
· 中石化联手台湾中油勘探澳海上油气 2009-08-13
· 上海全面启动油气回收治理 2009-08-10
· 中石化有意涉足巴西上游油气开采 2009-07-03
· 伊八大油气田项目招标七项流标 2009-07-02
· 我国油气进口四大战略通道格局初现 2009-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