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采购团四面出击,几乎是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满目萧瑟中仅有的一抹亮色。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发动贸易摩擦阴影下多少有些被动派出的采购团不同,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四面出击的中国采购团,要主动得多。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分析其意义: 第一个层次,对于拥有足够支付能力的国家而言,危机从来就是扩大进口的良机,因为危机会迫使卖方降低要价,并放松出口管制。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需要进口必要的技术和设备;作为“世界工厂”,中国需要进口越来越多的能源和原材料;作为世界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我们有充足的支付能力,需要尽快把手头烫手的美元花出去。既然如此,只要保证扩大进口先进技术装备不损害发展自主先进制造业的努力,切实防范进口贸易中可能出现的腐败,充分利用危机机遇扩大进口,运用采购团形式开展集体采购,还有可能帮助我们获得更好的交易条件,何乐而不为? 回顾历史,我们已有过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大规模进口设备的成功经验。1973年至1975年世界经济危机是截至1990年代的战后最严重经济危机,此前先后遭受西方和东方集团全面贸易封锁的我国,正是抓住这个机会,利用尼克松访华签署《上海公报》、取消对华贸易禁运的有利时机,启动了“四三计划”,即用43亿美元(后来追加8.8亿美元)集中进口上百项成套设备和单机,成为1949年之后的第三个技术引进高峰。在这个计划中引进的4套大化纤装置,对解决我国人民穿衣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解放出了一批棉田;引进的13套大化肥装置又和自主研发的良种技术、建设水利设施一起,奠定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业腾飞的基础。 此前中国赴欧采购团签署的采购合同中,包括高档轿车、名表等奢侈品,在国内社会上引起了不少非议。笔者以为,既然国内存在这样的购买需求,与其让国内买主万里迢迢飞赴欧洲采购,何如由内资商业企业采购后在国内销售?在后一种情况下,至少我们还能得到流通环节的利润。而且,相当一部分奢侈品不仅仅是消费品,还具有投资品属性,能为我国国民的投资行为提供便利。 第二个层次,鉴于全球经济危机已激发了世界性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而中国是这股浪潮的最大受害者,我们派出采购团,正是为遏制贸易保护主义作出表率,尽力维护全球贸易体系不因保护主义浪潮而分崩离析,归根结底有助于保护我们自身利益。 第三个层次,我国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黑云压城之际派出大型采购团,有助于在国际社会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在国际经贸和政治规则形成过程中取得更多话语权力,也为自己赢得更多盟友。 “派遣采购团政治意味大于经济意味”——某些舆论如此断言。在一定程度上,这个断言没错,上述第二、第三个层次是经济,也是政治。国际经济竞争的最高层次,就是规则制定权力的竞争,就是政治的竞争;只要有助于为我们的经济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只要有助于提升我们在规则制定过程中的话语权力,我们就该理直气壮地投身于这种政治游戏。
(作者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