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周国际油价创出145美元的新高后,市场上关于高油价成因的争论愈发激烈。有观点认为,高油价是美国一手策划的阴谋,主要目标是,通过拉高油价和粮价,打击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由于“阴谋论”非常符合消费者潜意识里的受害者心理,因此得到了国内众多媒体和学者的响应。
客观而论,“阴谋论”不一定就没有道理。我们不能排除国际上一些政治家和金融投机大鳄有着强烈的操纵市场的欲望,也不否认美国对中国崛起有着强烈的戒惧心理,因此,不能说“阴谋论”完全是无中生有。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要受市场、产油国组织(如欧佩克)、消费国、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影响,再加上全球投资者均可同时参与交易,交易量巨大,因此要想操控国际油价,难度很大。从这一角度出发,用“阴谋论”解释目前的高油价站不住脚。
从本质上说,当前的高油价是由两大因素决定的:一是供不应求;二是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当前的高油价不是在一夜之间出现的。从2002年国际原油均价每桶25美元左右,到今天的140多美元一桶,国际油价在6年的时间内翻了5倍多,每一年都在上涨。而这6年,也是过去30年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6年,每年增长速度都超过了4%。这说明,世界经济高速发展带来对石油需求量的增加,是推高油价的根本力量。可是,石油资源又是不可再生资源,无法像其它商品一样,随着需求增长、价格提高,产量就随之提高。所以,当不断增长的需求撞上有限的储量和产量时,石油的稀缺性就会日益凸显,油价才会越来越高。
如果我们不能洞悉石油资源供不应求的本质,以为是投机资金炒作,或者阴谋家在作怪,我们就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坐等油价回落,从而错失应对挑战的时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场新的石油危机已经来临,除非全球需求量锐减,否则油价将长期在高位运行。
那么,该如何应对这场危机呢?开发替代能源肯定是长久之计。但它见效慢,对应付近期的供应不足无能为力。同时,中国的整个工业体系高度依赖石油,也不可能在短期内转而使用新能源,因此,确保供应仍是当前的头等大事。
首先,应该进一步加大进口力度,增加战略储备。如果石油供应将长期偏紧的判断成立的话,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增加战略储备,不要考虑油价。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本来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始终坚持,储备成本平均起来,就不会太高。特别是在油价长期看涨的过程中,在任何时点买入石油都是正确的。当前,中国正面临严重的流动性过剩,国家外汇储备高达1.8万亿美元且面临贬值风险。在这种时候,如果能拿出大量外汇购买海外石油,就既可减轻外汇储备过多的压力,又可以保证石油供应,一举两得。
其次,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确保海外油源稳定增长。在过去60年里,除了冷战以外,对地缘政治影响最大的就是石油。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化国家都在不断开拓海外油源,确保本国供应。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保持着良好关系,这为中国加强国际石油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下一步,中国应进一步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拓宽在石油领域的合作,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总之,除非全球经济陷入严重衰退,或世界上某些主要的经济体陷入严重衰退带来石油需求锐减,油价就不会回落。在这种特殊时期,中国要提早准备,避免成为高油价的牺牲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