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制为何整体上反对自主创新
    2008-04-22    作者:张巍柏    来源:新京报

  高企的通胀几乎已成为国人的心病,持续从紧的政策迄今未看到对通胀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以自主创新作为促进生产力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来应该作为抗通胀压力的主要手段之一而加以鼓励,在现实中却受制于现行税制而举步维艰。
  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614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6%。而据国家税务总局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税收收入完成15102亿元,同比增长33.8%,增收3818亿元。不仅整体收入增长快,而且是各税种收入全面增长,其中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和营业税共完成7541亿元,同比增长25.2%,增收1516亿元,占增收总额的39.7%。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共完成3814亿元,同比增长34.5%,增收978亿元,占增收总额的35.6%。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季度中国税收的名义增量高达3818亿元,而GDP的名义增量则为10660亿元,名义税收增量在GDP名义增量之中的占比高达35.8%。同比来看,官方数据显示,2007年第一季度的名义GDP总量为50287亿元,中国名义税收收入为11284亿元,税收收入在GDP中的占比仅为22.5%。
  这个数据对比的经济学意义是:如果哪家企业去年生产了价值100元的产品,交税22.5元;今年这家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生产了120元的产品,获得了20元的产品增值,不过该企业除了原有100元产品价值要缴税22.5元之外,新增的20元产品价值,更是要缴付高达35.8%的税。
  上述这些数字意味着企业通过生产力进步而获得的增值价值,其承担的税负要比原有价值承担的税负要高出50%以上!
  就算不仔细计算这些数字,也可以知道中国当前的税制,基本是不鼓励企业创造更多GDP的,因为2008年第一季度的税收收入名义增长速度大大超过GDP名义增长速度11.5个百分点;GDP实质增速为10.6%,名义增速为22.3%,但中国税收收入的名义增速则高达33.8%。
  在中国经济当前的高通胀背景下,我们都在想尽各种办法来对抗通胀。不过税收体制显然并未跟上,它基本上属于自主创新的“不支持者”。虽然我们当前对某些技术创新活动有着大量的减免税政策,不少企业所得税获得大幅降低,但税收整体的数据显示,部分领域存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某些政策,却是存在于一个整体上不怎么支持自主创新的税制环境之下。
  两税合一政策实际上降低了国有企业所得税,提高了外资企业所得税和部分民营企业所得税。这一现实告诉我们,如今税收收入的增量部分,绝大部分是中国最愿意进行自主创新活动的活跃民企、外企和新生企业来担负的,这样的税制,对自主创新显然非常不利。
  未来无论谁对税收增长做出解释,他都改变不了铁一般的事实:税收名义增速大大超出GDP名义增速50%以上,中国经济体的整体税负正在快速增长,而生产力这一抑制通胀的工具,也正因为税负的增长而放缓增长步伐,其遏制通胀的价值也在日渐衰落。

  相关稿件
· 2008年五大税制改革:将怎样影响我们的经济生活 2008-03-10
· 德国:实施一系列税制改革 刺激经济发展 2008-02-29
· 我国将积极稳妥地推进多项税制政策改革 2008-02-21
· 改革财税制度 破解天价难题 2007-12-28
· 税制痼疾待破局 200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