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是个还未推出就面临重重疑问的市场。在全球范围内,除纳斯达克之外,运行有效的创业板市场非常少。因为创业板存在先天不足:上市的均为风险较大的企业,而中小企业的通行生命周期是三年左右,能够摆脱轮回的只有约20%;因为属于高危群体,投资者的交易自然清淡,交易效率提高的要求非常迫切。纳斯达克的电子交易系统用大规模增加交易量的办法拯救了创业板。 而国内的主板市场充满投机色彩,不仅许多投资者被逼成为赌徒,政策层面同样如此。对于管理层而言,目前最重要的是,吸收主板市场的前车之鉴,推出创业板的目的绝不应该夹杂诸如脱困、卸责之类的投机色彩,绝不应该向投资者转嫁成长性企业的风险与成本。 不能期望,中小企业板会比我国的主板市场的上市公司诚信更佳,事实上,我国最好的高科技企业如中兴通讯、大族激光等,在主板市场也没有获得良好的成长性。在劣币与良币价值日益趋同的市场上,这些企业同受池鱼之灾。 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创业板可能会有两种结局。一是如当初具有试验色彩的中小企业板一样,无可奈何地蜕变成“小主板”,失去创业板的特殊性;二是如B股市场一样,内地投资的第一批人,成为批量制造的富翁,而后是同样批量制造对资本市场充满绝望的接盘者。我国中小企业确实迫切需要融资之途,但宏观经济环境对中小企业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此时,投资者的风险也会越来越大。 实际上,我国已有的中小板市场与产权柜台交易原本可以发挥类似创业板的作用,可是现在中小企业板跟主板没有任何差别。宁波银行等大企业在中小企业板上市,而T+0等提高交易效率的举措并未推出;柜台交易市场同样如此,在柜台交易市场进行产权交易,本不失为风险投资的一条通畅的退出渠道,但柜台交易目前却不兴旺;上市公司、地方政府、深交所、风险投资机构都在起劲地呼吁创业板,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产权市场溢价四五倍,相比于资本市场几十倍的溢价,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利益相关者当然会产生心理不满足。但我们设立一个资本市场的初衷,究竟是应该为了上亿股民的利益?还是为了数千家风险投资机构?单赢的市场是注定无法成功的市场。 创业板向何处去的问题,背后是中国的高科技企业、成长企业、风险投资与中国的整体资本市场往何处去的问题。目前的规则草案,失之粗疏,在交易手段与投资者的保护方面有很大不足:有关方面仍然未对退市与法律救济制度做出强调。我国主板市场肠梗阻的主要因素就是没有退市机制,大部分企业都能通过注资重组继续在市场上混下去;而缺乏通畅的法律救济渠道与集体诉讼制度,使中小投资者面对高昂的诉讼成本,只能选择吃哑巴亏,或者希望垃圾股重组而获得点滴补偿。 避免创业板垃圾化,不是靠加强行政管制或者减少市场交易效率就能够解决的。人为降低交易频率,意味着市场无法得到合理的定价体系。要避免垃圾化,最重要的手段莫过于对违规者的惩罚,无论是专家、发审委员,财务、法律等中介机构,还是上市公司高管,一旦违规,就必须为自己的非诚信付出名誉与经济代价,因此民事赔偿制度不可或缺。另一个手段是管理层杜绝指数综合征,符合退市条件的,坚决退市。同时,在中小板市场实行T+0交易、实行融资融券,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创业板市场的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