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我们准备好了吗 ?
    2008-02-04    刘晓忠    来源:中国证券报
    不论是次贷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还是日前法国兴业银行的巨亏,都把矛头指向一个方向——如何看待当前方兴未艾的金融创新问题。结合1月18日中国银监会召开的创新监管工作座谈会,问题可以延伸到金融创新中国准备好了吗?世界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和金融机构是否真正做到了掌控金融创新的风险?
    显然,法国兴业银行事件恰恰反映了当前存在于金融创新领域的普遍性问题——不论是金融监管当局还是金融机构本身在金融创新业务结构、流程、金融机构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者知识经验方面,都未能有效地发掘出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的真正风险。
    随着金融工程学的发展,从专业知识的角度讲,金融市场完全可以设计出一个相当复杂和精确的金融衍生工具和产品。遗憾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现代金融危机肇事于金融创新领域,人们越来越发现,这些所谓设计精准的金融衍生工具和产品一方面在设计中过度地把它塑造成了金融机构新的利润增长点,而背离了收益与风险对称和相容的基本原则,导致了许多金融衍生工具和产品复杂到了连专业的设计者都无法勾勒出可能的风险流程和隐患,从而使得金融衍生产品和工具在风险管控方面显现出其外强中干的脆弱。另一方面,当前的金融机构治理结构、业务流程和风险管控流程等根本无法有效识别出金融衍生工具和产品所存在的风险,这些风险往往在金融机构内部实质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失控。法国兴业银行事件虽然表面上属于违规操作风险,但实际上深层次的问题恰恰出在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者的知识是否充足等问题上。
    就当前中国来讲,当前推行金融创新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笔者认为,未然。
    首先,当前国内金融机构尚不完全具备开发金融创新产品的专业知识和本土知识。就金融创新的专业知识来看,它不仅需要有一般知识意义上的金融工程学等知识,还需要相对完善健全的基础金融数据。两者的有效结合才能说真正具备了金融创新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一方面,虽然我们培育了一批熟悉金融工程学的专业人才,但这些金融专业人才缺乏专业的实战经验。因此,当前国内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产品主要以外购为主,导致了大量同质化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另一方面,由于相关金融基础数据库的不完善、不全面,导致金融创新难以完成模型的设计和测度,更难以提供专业的风险管控流程操作设计。
    其次,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管理水平以及经营管理者的知识和经验仍然是制约中国金融机构有效创新的主要障碍之一。虽然经过股份制改革、上市等中国金融机构都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然而,离神似的距离仍然遥远。如组织人事架构目前仍然是行政化和市场化的二元框架,激励共容机制仍然不健全,责任分担机制仍然面临缺位问题,大多数金融机构管理者缺乏市场化运作经验和金融创新的专业素质等。
    最后,有效的金融创新需要风险严格可控的基础金融产品的支持。如资产证券化产品,许多进行资产证券化的金融产品,金融机构难以科学合理地表述其风险概率问题,风险资产的质量等问题。而国内评级机构也由于信息不对称和自身评级能力等问题常常出现评级信用问题。同时,当前国内风险资产的保险市场仍然没有有效搭建起来,风险资产的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这使得一旦这些风险资产的风险在不能科学合理地表述下证券化,将面临着风险扩散的问题。
    总之,在鼓励金融创新之前,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分析,开发金融创新产品,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是否真正准备好了?否则,在金融市场基础尚不牢固、基础金融产品质量和风险尚缺乏有效测度以及金融机构的业务流程、风险管控流程、治理结构等尚需要脱胎换骨的改革前,我们还是要克制创新的冲动。
  相关稿件
· 机构准备不足 慎行金融创新 2008-02-01
· 次贷危机频示警金融创新需镜鉴 2008-01-22
· 巴曙松:鼓励中小银行金融创新 2007-11-16
· 汽车金融创新成为车企争夺市场的重要手段 2007-09-19
· 唐双宁:金融创新是我国金融界的必由之路 200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