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战胜过的苦难才是财富
2015-02-25    作者:潘启雯    来源:上海证券报
分享到:
【字号

作者:王健林
出版:中信出版社
    在商业地产和文化旅游这样公认难以玩转的领域,万达实现了连续9年超三成的快速增长。在商业地产和文化旅游领域做到业内顶尖并分别实现港交所和深交所上市的,只有王健林的万达集团。毫无疑问,业界对王健林的成功“秘笈”翘首以盼。《万达哲学:王健林首次自述经营之道》(中信出版社2015年1月第1版)满足了业界所有的好奇和猜想。为什么是万达,为什么是王健林?由王健林的讲演集和问答汇编而成的《万达哲学》娓娓道来,将王健林在万达27年的企业创业史、个人成长史和思想发展史清晰讲述,字字都是干货,值得各界一听。

    万达的“变”与“不变”

    《万达哲学》的发行可谓“生而逢时”,恰逢万达院线在深交所上市,这是万达集团旗下第4家上市公司,万达的发展至此走向了史上巅峰期。业内曾将2014年上市、收购大事不断的万达标签为“万达年”,而本书即以创始人的视角,坦率地交代了创业至今的各种调整、挫折和坚持,以创始人的亲历故事诠释了万达何以辉煌。书中的章节按主题划分,从商业地产、文化产业、电子商务、品牌创立、企业家精神、企业社会责任等角度,解读了万达经营哲学中的核心问题。章节内部主题按照时间顺序编排,阅读起来不难发现万达在发展历程中的“变”与“不变”历程。

    比如说一直在“变”的是,万达不停地扩张区域和调整定位,从走出大连到走出中国,从做住宅到主攻商业,从铺设线下到发展线上。而一直“不变”的是,万达始终坚持求变、创新的心态,坚持以百年名企、跨国企业为目标,坚持实践社会责任。

    针对“变”与“不变”,王健林在一篇题为《宏观调控也是一种机会》的演讲中指出:“为什么这么多有实力的企业都不去做商业地产,因为商业地产很复杂,我总结为五难:定位难、规划难、招商难、管理难、资金难。我有一个比喻,做住宅开发是小学生,做商业地产是大学生,就是说商业地产难做。因为难,所以真正的竞争对手也少,竞争对手少,我的利润就可以拿得多一点。”

    那么,“变”与“不变”背后,万达广场兴旺的原因又是什么?王健林在两篇演讲中分别透露:“万达广场兴旺的重要原因是定位准确。万达广场的定位是年轻、时尚、流行,客户群主要是15~35岁的年轻人,商户以快时尚品牌和大众餐饮、文化娱乐类品牌为主”;“点点鼠标就能代替吃饭吗?网上看不到最新的电影,更无法体验IMAX带来的视听享受。旅游、健身等也都是网购无法实现的。体验型消费只能到终端场所亲身体验,才能获得感官的刺激和消费的愉悦”。

    全书25篇“自我阐述式”的演讲,每一章节还附加现场问答。除了柳传志评论的“三句话不离老本行”外,王健林在各大场合公开演讲时对人热情,细致耐心,几乎是有求必应,甚至包括在讲演现场答应给拉业务的银行人员一点业务,答应跟现场的土地投资者谈合作。面对各种问题也大方强调,“不受限,什么都可以问”。与此同时,问答体更丰厚地展现了一个公众眼中真实的王健林,正如他自己所言,“不是教科书,不是说教,就是希望交流真实想法”。

    做一行专一行,“玩啥像啥”

    《万达哲学》用了相当的笔墨大谈万达如何创新。创新意味着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摸索着过河甚至磕磕绊绊都是难免的。王健林对成功不谦虚,对挫败也不忌讳。仔细数来,书中“自黑”的段落篇章不在少数,怎么改规划改设计都救不活商场人气,怎么“死皮赖脸”求着银行也没拿到2000万的贷款,怎么找院线合伙也是屡找屡落空,怎么费尽力气做REITS结果却受政策管制并错失上市良机……不少人抚书长叹,王健林也曾有当日啊!不过(是的,当然有“不过”),有种自夸叫“拐着弯儿自夸”,有种智是“吃一堑才长出来的”。王健林的用意其实在此。

    商场人气救不活?按150%的价格赔给商户,炸掉重做!凸显的是万达尽善尽美和对商户负责到底的决心。银行行长各种“躲猫猫”不给贷款?就这事激发了王健林的好胜心,偏要做到世界一流企业让你“高攀不起”。院线合伙不是被“限外”政策阻挠就是遇到老国企班子换届?万达被逼上梁山自己投资做院线,第三年就开始给集团回报,如今顺利登陆深交所中小板,荣登中国内地院线第一股。王健林就是要用这些生活的例子告诉人们,“我是遇到了困难,但我不服输!”

    正是这种斗志,万达方能做一行专一行,“玩啥像啥”。文化产业本是“半路出家”,但王健林非常好这一口,也积累了诸多心得,包括多种要素组合、科技含量拔高、全球资源整合、中国元素突出和自主知识产权维护。“规模+科技+管理,使万达文化产业盈利能力极强,盈利水平在中国同行业中最高”;“成功的原因有环境、勤奋、人才等等,但根本核心是敢闯敢试,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敢想别人没想过的事情,这样才能获得成功”。这些看似精简的“秘诀”其实是王健林大胆创新、敢于试错方才得来的,其过程的艰辛不易非亲历者难深有体会。

    提到创业及企业家精神,王健林认为,“不敢创业就不可能成功,创业可能100个人中有90个失败,但是总有五个十个成功。现在的问题是大家不敢去创业,创业的人越来越少,创业的氛围越来越差”;“不管多优秀的企业,优秀和卓越不是在它做大以后,而是在诞生之时,一开始这个企业家就有这种情怀,就想发展壮大,有这种志向才可能获得这种成功。这个基因是一开始注定的”;“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首先你要研究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要有创新的精神。除了这以外,更重要的品质是要有执着的精神,要不怕失败,要千锤百炼、百折不挠”。

    谈到万达的执行力,王健林坦言,“执行力是万达成为世界一流企业非常重要的法宝”,就像汉代贾谊在《汉书·贾谊传》中所说的那样,做到“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当然,“靠人管人肯定不行,靠制度管人也难,依靠科技手段才能有效管理。万达集团所有工作,从万达广场、酒店到文旅项目全部实现信息化”。

    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挑战,万达依然将“创新”视为最佳良策。在王健林看来,O2O就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相互融合,提升消费的新商业模式。“消费市场中大概有三分之一多一点是属于提袋类消费的,而有更大一块是体验式消费,如电影、餐饮娱乐类等,这些是无法提袋,也无法放在线上售卖的,是更大的市场。”看准了就出手,“腾百万”横空出世,三方合作成立万达电商公司、收购快钱进军移动支付等一系列动作快速推进,万达O2O模式也日渐清晰。

    在多篇演讲中,王健林很喜欢用这样的两句话形容自己的“倔”,“我到了黄河也不死心,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对他来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到了黄河搭个桥就过去了,撞了南墙搭个梯子就过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万达哲学》中,王健林丝毫不回避万达商业地产蹒跚起步时的困境。“大家千万不要以为,我有一个好的创意方案,或者我一开始一步成功,我就成功了”,2000年万达刚从事商业地产开发时,因为不懂规划设计,失误较多。到2004年,万达当了222回被告,打了222场官司。在那个住宅地产闭着眼睛都能赚钱的时代,要退回原来的老路其实很容易,但王健林最终还是咬着牙下决心坚持。到2005年,万达推出了自己的第三代万达广场的设计,上海、宁波、北京三地的万达广场开业并成功运营,五年坚持终于迎来一朝绽放。

    立志百年的万达,“可以没有我”

    很多人关心,万达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究竟离不离得了王健林。也就是说这个企业要如何传承?众所周知,王健林有个独生子王思聪,人气知名度不输老爹,更因女粉丝众多获封“国民老公”。看起来“毒舌”的王思聪似乎总是用各种吐糟给万达“砸场子”,给艰难起家严肃深沉的王健林“拆后台”。但实际上,这种年青一代互联网思维的灵活运用,给万达诸多产品如投资影片、文化演出制造了看点和噱头,也让王思聪博得了万达头号“爆款”的雅号。

    王思聪目前的头衔是北京普思投资董事长、万达集团董事,但并不在万达担任具体执行职务。王思聪是否接任万达集团?这位任性“老公”自己的表态是NO,“急着赚钱干嘛?我又不缺钱”。

    “我跟王思聪探讨过几次,他没兴趣接我的班,管十几万人他觉得太辛苦。我本身也是很有现代意识的,将来不一定他接班,职业经理人谁好就谁来,只要维持一个强势董事会就可以。”从《万达哲学》的披露来看,王健林对这个世纪大问题已有了思考和答案。

    事实上,更早一些时候,王健林谈起这个下一代显然带着更大的想象的。“我孩子很有志气,他自己创业,还说干好了把万达收购。”目前王思聪正在专注做PE,拿着老爹给的五亿资金到处找项目。PE投资这种一年看五六十家企业的工作模式很对“80后”王思聪的胃口。王健林也很高兴地透露,“他目前做得还不错,比我想象得好,回报率达到百分之好几十,2014年在私募行业应该能排名前三十。”

    但很难想象未来的万达没有王思聪什么事儿。王健林从指望着儿子把万达收购了,到现在说,“(PE )你做得好,将来我把万达投资这块给你”,都是正经搭建着王思聪和万达未来的联系。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王健林在《万达哲学》中已经提到了自己的退休计划:“到2020年我退下来的时候,万达应是五六千亿元的收入、几十万名员工,他(王思聪)有能力就交给他,没有这个能力,我硬交给他,不仅害了他,这几十万名员工可就惨了。”所以,现阶段王健林对王思聪的态度是他能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能干也可以请职业经理人。

    在财产传承上,王健林多次在演讲中主张“子不如父,留之何用,子强如父,留之何用”。王健林是立志把万达打造成“百年企业”的,以其精心设计缜密规划的制度建设,苦心经营的精神传承,这一天应该可以设想。而王健林也直言,立志百年的万达,“可以没有我”。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集成阅读:
· 与扎克伯格一起读书 年轻CEO的新年计划
· “不读书”与数字化时代的读书
· 叶华《画笔记:战争•人》读书会
· 扬•马特尔与总理的寂寞读书会
· 读书应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频道精选:
· 【思想】滴滴、快的合并背后的隐忧 2013-06-14
· 【读书】互联网以及它的时代 2015-02-13
· 【财智】多券商交易系统故障 凸显服务管理不足 2014-12-05
· 【深度】政府垄断致公共数据束之高阁浪费严重 2015-02-25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