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做互联网金融研究的时候,我完全抓不住逻辑脉络和层次。就像在恋爱中抓不住情感节奏一样,有些尴尬,不知从何做起。而恋爱关系总要继续发展,我就只能根据有限的举动去描述和猜想可能性。同样,互联网金融中的人人贷、余额宝、微信支付、比特币……一路下来,我看到了具体举动,看到了叶子和果子,却迟迟找不到枝干,也不知做何预测。
后来,我只好先挑了个最火的行业,尝试做了一些数据分析——磕磕碰碰完成了《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的白皮书》,然后是我和同事们又考察了众筹、移动支付和互联网财富管理等行业,也计划出版相关的书籍。但在此之前,我的本意是先理出互联网金融的一个自洽的逻辑:在互联网金融的大命题下,到底有哪些层次逻辑,有哪些机构行业,有哪些商业可能?否则即使做了很多数据分析和文献翻译的体力活,在整体思路上也还是像无头苍蝇一样。在卫生间、地铁和咖啡店里,我七七八八想了些东西,列出了一些框架和思路。这些构成了本书的部分目录,重点反映在互联网精神和互联网金融的逻辑层次方面。
再后来,我开始研究比特币,几乎是不能自拔——我的笔记上写着:货币才是最基础和最大的金融。互联网货币才是互联网金融的最高阶段,而比特币无疑是互联网货币皇冠上的明珠。我的经济学基础欠奉,话语或许比较幼稚。但我确实在比特币上花掉了大半年时间(当然,后来比特币的发展是我预料不到的,而我居然到比特币领域创业又是当时不敢想象的。),也就搁置了《互联网金融》的写作计划,倒是与别人合作完成了一本科普性质的书《比特币》。
但是,比特币的研究却让我获得了观察互联网金融的新视角。重新审视以前的工作,互联网金融——尽管仍笼罩于迷雾之中——开始在我脑海中浮现出整体的轮廓,日渐鲜明。作为工作的一部分,我把之前的片段整理出来,成稿成书。在此过程中,耀东老师付出了大量的劳动,撰写了主要章节,提出新的观点,并深化了我的思考。
关于本书的核心内容,我想说:我从不怀疑互联网会颠覆金融,就像它颠覆新闻、音乐和零售那样。但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的颠覆过程可能更艰难,也可能更具爆发性,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迫使我们从更加宽泛的角度理解技术革命的含义,梳理工业时代与互联网时代的分野,从而将相关思路投射、印证于互联网金融,考察其核心特点和颠覆特质。
因此,我对互联网金融的探讨并不局限于技术本身——的确,互联网技术会使金融交易过程变得高效便捷,但仅此尚称不上是一种革命,革命极有可能是指互联网以其去中心化的思想改变交易结构,甚至形成新的金融权力结构。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思想的金融,技术作为必要支撑,两者相辅相成。
互联网的金融销售渠道、金融垂直搜索,甚至移动支付,都是交易过程便捷化、高效化的体现。已经出现的P2P借贷和众筹是交易结构改变的良好案例。至于金融权力结构嬗变的可能性,则要看比特币等更新的事物多大程度影响金融权力顶层设计。而交易过程、交易结构和金融权力三个方面,也是我认为的互联网金融从低到高的三个层次与维度。这三个层次,代表着逐步接近普惠金融和金融民主化的趋势。
是的,互联网金融是个新生事物,更是个庞大命题。作为系统性探讨这一新生事物的专著,它肯定还不够好,甚至可以说欠缺之处颇多——包括笨拙模仿《连线》的风格,以及缺乏学术锻炼带来的严谨性问题。在写作过程中,新的现象、新的理论时刻闯入眼帘,我的思路为此经常停滞,甚至引发激烈争论。本书的部分内容诚恳、认真地反映了这些冲突和争论,而没有刻意调和。因为在我看来,互联网金融大致方向如此,它的概念仍在不断衍生之中。而其结局,无疑是开放的,有待我们进一步观察、实践和探索。